但是莫德尔在考虑之后决定“抗命”,他认为法国已经不可守,能多撤出来一些军队,就能在防御德国边境时多一份力量。 纳粹元首坚持要防御巴黎,但莫德尔反驳说:“除非给20万士兵,500辆以上的坦克,否则绝不可能。” 当时德国的兵源和军工产能都见底,连四五十岁的一战老兵都在前线扛枪,莫德尔珍惜现有资源的想法最终征服了元...
莫德尔的最后命令与结局 德军在多个战线上的失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莫德尔将军,一位在战争中展现出卓越指挥能力的德国高级军官,面临着艰难的选择。长期的战争已使德军资源耗尽,士兵的士气低落,加之盟军的持续压迫,使得莫德尔深知德军已经到了力竭的边缘。在这样的背景下,莫德尔作出了一个决定,这...
莫德尔的成名之战,是在勒热夫系列战役中成功击败了手握数百万兵力的苏联军神朱可夫,致使苏联遭受了巨大的伤亡。经此一役,莫德尔赢得了“防御大师”的称号。 勒热夫战役始于 1942 年 1 月,一直持续至 1943 年 3 月,德军将其称为“勒热夫重点防御”。在此期间,苏联出动了两个方面军,累计投入 300 多万兵力,向...
莫德尔,一个老兵,命运将他留在军中,被派遣至第36师担任预备役教官。从1919年直到1933年,莫德尔度过了漫长的二十年,在这个时间段里,他一直身居基层,默默无闻。直到1933年,希特勒崛起,莫德尔才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德国开始逐步撕毁《凡尔赛和约》,并踏上了军备扩张之路。自1933年以后,莫德尔...
首先,莫德尔并非进攻型将领,保存实力和弹性防御是他的长项。纵观德军在二战中打得出色的几个高级将领,有人客观地形容东线作战为:古德里安是快速进攻,曼施坦因是有限进攻,而莫德尔却是弹性防御下的进攻。虽然这个形容不一定恰当,却从另一面反映出德军在苏德战争中的真实写照。就德军在东线作战的成果来讲,莫德尔...
回溯到1942年至1943年间,当时的苏德战场,莫德尔指挥下的第9集团军面对苏军200万大军的勇猛进攻,他却只有20万德军士兵。在这种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他利用精妙的战术眼光和对战场的深刻理解,竟然成功挫败了苏军的连番攻势,创造了令人震惊的军事奇迹。这场战役不仅令苏军损失惨重,也让莫德尔的名声大噪,赢得了“...
1935 年,莫德尔被调到副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手下工作。这个职位对莫德尔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展现才华和智慧的舞台。在这个职位上,莫德尔负责分析国内外的最新军事进步和武器装备。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的研究能力,对各国的军事战略和战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观点,为...
不过,从当时德军所处的作战环境来看,这个称呼的获得并非莫德尔一人之功,除了他执行死守不退的命令坚决外,德军统帅部不断巩固勒热夫维亚济马防线也有重大关系。01闪击战折戟莫斯科,莫德尔临危受命。沃尔特莫德尔算是二战后起之秀,在他成名之前,4个装甲集群的指挥官,以及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早就蜚声战场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