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剧中所展示的主要矛盾冲突。 2.理解王利发等人的形象。 3.品味正确、生动、幽默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药》中的茶客→中国的茶文化→茶...
《茶馆》说课稿篇一 一、教材分析 《茶馆》是本单元第二篇阅读课文,这个位置决定它在学生知识的掌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要引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既要承担教会学生鉴赏方法的工作,又要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2、掌握《茶馆》卷轴式结构及其独特的...
教案标题:茶馆教案范例 教案1:茶馆历史介绍 教学目标: 1. 了解茶馆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2. 了解茶馆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 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 PPT或图片展示茶馆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茶馆的图片和资料,激发学生对茶馆的兴趣; 2. 介...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
《茶馆》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茶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茶馆》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茶馆》教案汇总 《茶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 3、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二、教学重点 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精读课文,...
曹禺《茶馆》教案设计在这一部分教学实践中参加表演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语言是完全的按照剧本背诵下来的缺乏生活气息未参加表演的同学则会发现而录像中的语言十分的生活化艺术家们并没有完全的按照剧本的语言来表演而是有的地方加了语气词有的地方换了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有的地方有换了语序 曹禺《茶馆》教案设计 ...
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说了自己十多年...
文末下载课件教案知识点 视频微课 朗读 话剧 微课1 微课2 电子课本 知识点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