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始言茯苓赤泻、白补,李杲复分赤入丙丁,白入壬癸,此其发前入之秘者;时珍则谓茯苓、茯神,只当云赤入血分,白入气分,各从其类,如牡丹、芍药之义,不当以丙丁、壬癸分也,若以丙丁,壬癸分,则白茯神不能治心病,赤茯苓不能入膀胱矣。张元素不分赤白之说,于理欠通。” ⒂《...
案《广雅》云:茯神,茯苓也;《范子计然》云:茯苓,出嵩高三辅,《列仙传》云:昌容采茯苓,饵而食之;《史记》褚先生云:传曰,下有伏灵,上有兔丝,所谓伏灵者,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淮南子》说林训云:茯苓掘,兔丝死,旧作茯,非。 《名医别录》:无毒。止消渴,好唾...
本草中国 | 道地药材:茯苓 茯苓“道地药材”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后期汤显祖所著的戏剧《牡丹亭》[1],其中,“道”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代省区一级,“地”是“道”以下的具体产地。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记载“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各有其法”,“诸药...
茯苓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菌类中药材,秦汉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和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等早期本草著作对茯苓均有记载。茯苓被中医界誉为除湿之“圣品”,健脾之“要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茯苓同时也是保健食品、药食同源食品、化妆品等的重要原料,茯苓的医药健康产品开发和应用已成为热点。 本文从茯苓基原...
1.茯苓,本草经典中的瑰宝。《本草纲目》记载其功效多样。 2.《用药心法》:茯苓淡渗利湿、甘助脾阳,堪称除湿圣药! 3.据《经验后方》,常食茯苓百日可肌肤润泽,延年益寿如童颜再现。 4.利水而不伤正气,这就是茯苓平和而强大的药性所在哦! 5.东坡先生曾以九蒸胡麻配去皮茯苓制饼食用,力证长期服用身体强健百病消...
茯苓Fúílng(《神农本草经》)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
本草纲目说——茯苓 《本草纲目》中记载:茯苓,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治胸胁逆气,忧恐惊邪,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通利小便。经常服用,安魂养,使人不饥、延年,止消渴、嗜睡,治腹水、胸水及水肿病症,还有开胸腑,调脏气,治位于肾脏的病邪,长阴益气,保神气的功能。可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广志》中说,茯神是松汁形成的,好于茯苓。有的说茯苓贯穿着松树根。[时珍说]下有茯苓,则上有灵气如丝的东西,山里人常见到它,现在有的人认为是菟丝,其实不是。茯苓有大如斗的,有坚如石的,绝好,轻虚的不好,大概是年限短不坚硬的原因。《茯苓赞》说:“皓苓下居,彤丝上荟。中状鸡凫,其容龟蔡。神侔...
茯苓,又称云苓,属担子菌门,是一种多孔菌科真菌。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各地也有野生或栽培种。茯苓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在中医临床上,茯苓常被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症状。在经典名方中,茯苓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就从本草考证的角度,来分析茯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