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高记》∶用茯苓、松脂各二斤,淳酒浸之,和以白蜜。日三服之,久久通灵。又法∶白茯苓去皮,酒浸十五日,漉出为散。每服三钱,水调下,日三服。孙真人《枕中记》云∶茯苓久服,百日病除,二百日昼夜不眠,二年役使鬼神,四年后玉女来侍。葛洪《抱朴子》云∶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能彰,不食谷,...
由于人工种植技术的进步,茯苓药材段木栽培周期已缩短至半年左右。人工规模化栽种茯苓需要大量的松木木材,因此茯苓人工规模化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松木资源丰富的林区。虽然我国多个省栽种茯苓,但主要以大别山(湖北、安徽交界地区)和云南两个产区为主。发展到现在,两大产区有着相对稳定的产业基础,2020年茯苓年产量约占...
茯苓能防腐及虫蛀,埋地下三十年,颜色及纹理不变。[禹锡说]《淮南子》里说,千年的松树,下面有茯苓,上面有菟丝。《典术》里说,松脂埋入地下千年变为茯苓,见松树呈红色的就有。《广志》中说,茯神是松汁形成的,好于茯苓。有的说茯苓贯穿着松树根。[时珍说]下有茯苓,则上有灵气如丝的东西,山里人常见到它,...
《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执业药师 #中药本草 #茯苓 - 甘草集于2021061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21.8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茯苓 「释名」茯灵、茯兔、松腴、不死面,抱根者名茯神。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 2、虚滑遗精。用白茯苓二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加盐二钱,将瘦羊肉切薄片蘸药...
本草纲目说——茯苓 《本草纲目》中记载:茯苓,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治胸胁逆气,忧恐惊邪,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通利小便。经常服用,安魂养,使人不饥、延年,止消渴、嗜睡,治腹水、胸水及水肿病症,还有开胸腑,调脏气,治位于肾脏的病邪,长阴益气,保神气的功能。可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赤茯苓 【主治】破结气。甄权。 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时珍。 选自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原文,无删节,版本为《本草纲目》金陵本系统。茯苓共6节,此为第2节。 以上就是关于“《本草纲目》收载的茯苓功效主治 本草经茯苓”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到您!
本草纲目-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伏灵(《纲目》)、伏菟(《本经》)、松腴、不死面(《记事珠》),抱根者名 伏神(《别录》)。 宗曰∶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气味,抑郁未绝,精英未沦。其精气盛者,发泄于外,结为 茯苓,...
1、《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2、《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3、《本草正》: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