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当前位置: 主页 本草纲目 第八卷 草部 【修治】 也称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 【集解】 [时珍说]土茯苓,楚蜀山树木丛生的山谷中有很多。像莼一样蔓生,上有细小的斑点。叶不对生,形状颇似大竹叶但厚滑些,如瑞香叶但要长五六寸。根圆大像鸡鸭蛋,连缀而生。相距远的有一...
”土茯苓相传是当年大禹在山中发现的充饥食物,唐代药学家陈藏器也认为“(土茯苓)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本草纲目》又载土茯苓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土茯苓不仅能解重金属中毒,还有强筋骨、去风湿之功效,因此也被广泛用于中...
本草纲目·草部·土茯苓释名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栗。 气味(根)甘、淡、平、无毒。 主治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
④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原因多多,土茯苓可治头痛,土茯苓配以天麻、川芎等药有镇痛、镇静及调节脑血管的不稳定性,促进脑血管弹性和脑血流供应平衡的作用,故头痛也常用该药。 临床上常应用土茯苓治疗妇科疾病、关节炎、皮肤病、偏头痛...
土茯苓 (《纲目》) 【校正】并入《拾遗》草禹余粮。 【释名】土萆 (《纲目》)、刺猪苓(《图经遗》 时珍曰∶按∶陶弘景注石部禹余粮云∶南中平泽有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菝而色赤,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观陶氏此说,即今土茯苓也。故今尚有仙...
土茯苓 (《纲目》) 【校正】并入《拾遗》草禹余粮。 【释名】土萆 (《纲目》)、刺猪苓(《图经遗》 时珍曰∶按∶陶弘景注石部禹余粮云∶南中平泽有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菝而色赤,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观陶氏此说,即今土茯苓也。故今尚有仙...
土茯苓 校正:(并入《拾遗》禹余粮) 【释名】土萆薢(《纲目》)刺猪苓(《图经》)山猪粪(《纲目》)草禹余粮(《拾遗》)仙遗粮(《纲目》)冷饭团(《纲目》)硬饭(《纲目》)山地栗(《纲目》〔时珍曰〕按:陶弘景注石部禹余粮云:南中平泽有一种藤生,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
土茯苓(《本草纲目》)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土萆薢、过冈龙、冷饭团、饭闭根等。 【来源】为百合科(Liliaceae)菝葜属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 【资源概述】菝葜属(Smilax)植物全世界共约300种,广布于全球热带地区,也见于东亚和北美的温暖地区,少数种类产于...
土茯苓http://www.100md.com 黄岗热线 释名 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栗。 气味 (根)甘、淡、平、无毒。 主治 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
草部·土茯苓 释名 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栗。 气味 (根)甘、淡、平、无毒。 主治 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