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筑先,范筑先(1881年12月12日-1938年11月15日),男,汉族,中国国民党党员。原名金标,又名夺魁,曾用名仙竹,山东省馆陶县(今大部分属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范筑先早年从军到北洋陆军。辛亥革命后,任陆军第八旅旅长 。1931年回山东
范筑先纪念馆,位于聊城市光岳楼东北,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而建,是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和聊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坐北面南,占地2040平方米,于1988年11月15日开放。范筑先纪念馆设施主要有展厅和纪念碑,展厅面积178平方米,主厅和副厅之间分别建有8米的长廊。庭院中心矗立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 “民族...
范筑先(1882-1938),原名范金标,字夺魁,河北省馆陶县寿山寺村人(原属山东省馆陶县南彦寺村)。9岁入私塾,13岁时因父病故而辍学务农。1904年,卫河决口成灾,全家无以为生,范筑先被迫到天津马厂北洋陆军第四镇炮兵第四标当了一名备补兵,后又被送到北洋陆军讲武堂,毕业后任排长。...
在范筑先将军殉国后,我党在延安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解放》周刊曾发表社评《哀悼民族老英雄——范筑先》;国民政府也隆重悼念了范筑先将军,并“通令全国下半旗三天”。 早年投军 范筑先原名范金标,出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是馆陶县南彦寺村(今属河北省)人。据当地老人回...
1938年11月15日,聊城城破,抗日英雄范筑先壮烈殉国。三天后,城内民间丧葬机构万字会的成员们在城墙附近发现了范公的遗体。面对这位爱国将领的遗骸,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将此事报告给日军,范公的遗体可能会遭到毁坏;但若不报告,一旦日后被发现,他们所有人都可能遭到杀害。在这个危险的年代,一个看似简单的...
范筑先皓电,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聊城县长范筑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拒绝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撤退命令,于11月19日向全国发出誓死留在鲁西北坚持抗战的“皓电”,文曰;“现我大军南渡,黄河以北坐待沉沦,哀我父老,胥陷水火,午夜彷徨,泣血椎...
聊城保卫战,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第六区专员范筑先在共产党人的支持和协助下,在聊城抗击日军侵略的战斗。1938年11 月,日军从东阿、高唐、冠县三个方向同时向聊城推进。14日午后,范筑先及其部属700余人被困于城内。范将军亲自部署战守,以待援兵。然而所部有的相距甚远,鞭长莫及;有的正与日军鏖战,无力分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的范筑先担任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抗战初期,由于当局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寇入侵山东时,山东的韩复榘两次下令范筑先南撤。范筑先是何人?他当然不会选择不战而逃。对于上级的命令,他实在难以接受,并没有率部队撤退。他为了组织抗日队伍,发出了“誓率我游击健儿及...
范筑先在清末的时候,参加了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民国成立后,在浙江督军卢永祥手下当旅长,后来卢永祥在军阀混战中下野,范筑先就投靠了冯玉祥的西北国民联军。“中原大战”结束后,西北国民联军被瓦解,于是范筑先就投靠了韩复榘,担任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成为山东省内的实力派。抗日战争爆发后,范筑先在共产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