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砥砺清高的名节,为州里人所推服,被举荐为孝廉。当时冀州发生饥荒,盗贼四起,于是以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去查明情况。范滂走马上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的远大志向。等到到了冀州境内,那些太守县令自知藏污纳垢,于是纷纷离职逃跑。范滂所弹劾上奏的那些贪官污吏,都是人们议论纷纷的...
范滂(137-169,汝南征羌,现河南郾城人)被杖毙时年仅33岁,官职并不高。在东汉末年,作为“党人”,范滂已经名扬天下,是著名的“八顾”之一,也是“江南八俊”之一。之后使范滂再被加持的,是在北宋,与苏黄有关。一是苏东坡小时候,读《范滂传》欲学范滂,直教其母程氏要做范滂他娘;一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
太守宗资先前听说过范滂的名声,聘请他到郡府中担任功曹,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职期间,严厉整治邪恶,对那些行为违背孝悌道义,不依仁义办事的人,全都清扫出去撤职驱逐,不跟他们一起共事。特别举荐有突出节操的人,把他们从社会底层选拔出来。范滂的外甥西平人李颂,是公侯家族后代,但是被乡里百姓唾弃,中常侍唐...
范滂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党人之一,字孟博,汝南征羌(在今河南郾城东南)人。他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具有清廉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的称赞,被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为清诏使,巡察冀州。范滂登车出发时,手执缰绳,慨叹政治混乱,表现出澄清天下的志向。他一到冀州境界,那些平时贪赃枉法的守令们,听见风声就扔掉官印逃走了。
范家的院子在村里很普通,范滂的母亲看起来也很普通,然而这位深明大义的农家妇人,教出来的儿子竟然能彪炳史册。别忘了,你是从庄稼地走出去的。朝堂,是人性的照妖镜。自从汉顺帝被宦官扶上皇位,一口气给十九个宦官封侯,这些太监又和外戚梁冀结盟,联起手来将朝野搞得乌烟瘴气。软弱的汉顺帝见谁都惹不起,...
范滂,字孟博,乃是东汉汝南郡征羌县那片土地上走出的一位非凡人物。在其青春年少之时,范滂便对品德修养有着执着的追求,精心培育出如莲花般高洁的清廉节操。他为人刚正不阿,恰似那巍峨屹立的山峰,坚定地坚守着心中的正义。他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真理,面对强权毫无畏惧之色,仿佛一位无畏的勇士。其高尚的品德与...
3.(1)等他到冀州境内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2)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 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识记、理解能力。 “以会日迫促”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 A项,“以”是介词...
范滂传U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藩乃谢焉。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
1、《范滂》原文及翻译译文 《范滂》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 原文: 滂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尝为清诏使,案察冀州,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守令臧污者,皆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会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