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壮军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成果。范壮军教授在纳米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能源存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炭材料的合成与表征,以及这些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超级...
范壮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纳米碳的可控制备以及在超级电容器、锂/钠电池以及光电催化等领域基础应用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引用30000余次。入选“科睿唯安”以及“爱思唯尔”材料类高被引学者榜单...
范壮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领军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龙江学者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目前开展纳米碳的可控制备以及在超级电容器、锂/...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壮军教授领衔的碳能源材料实验室在能源存储、能源催化以及新材料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团队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针对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开发中的关键科学及技术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刊发在Matter、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pplied Catal...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壮军教授领衔的碳能源材料实验室在能源存储、能源催化以及新材料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团队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针对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开发中的关键科学及技术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刊发在...
通讯作者:魏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氢能源与氨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后。近些年在纳米碳材料领域陆续在Adv. Mater.、ACS Nano、Adv....
内容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范壮军教授课题组在本文中首先简单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然后系统地综述了过渡金属化合物/碳复合电极在超级电容器电极领域的最新进展,进一步讨论导电碳骨架的构建、过渡金属化合物/碳界面工程的修饰以及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电子结构调控对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开发该类复合材料所...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范壮军教授、燕友果教授、刘征博士受生物膜中Na+/K+传导的启发开发了一种(-COO-)修饰的共价有机框架(COF)作为钠离子准固态电解质(QSSE)。研究显示,这种准固态电解质具有由相邻的-COO-基团和COF内壁形成的亚纳米大小的Na+传输区(6.7-11.6 Å),可使Na+能够沿着亚纳米尺寸的电负性特定区...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背景】 由于有机液体电解质的高可燃和易泄漏给钠离子电池(SIBs)带来了安全挑战,准固态物电解质(QSSE)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强的机械强度,可为电池提供稳定的工作条件,在固态钠电池(SSB)中的实际应用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含有特定官能团修饰的共价有机框架(COF)结构可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