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壮军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成果。范壮军教授在纳米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能源存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炭材料的合成与表征,以及这些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超级...
范壮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领军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龙江学者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目前开展纳米碳的可控制备以及在超级电容器、锂/...
荣获美国显微学会Albert Crewe Award和Eric Samuel Award、上海交通大学小米学者、华为人才项目等,获得国家和上海市海外高水平人才计划资助。 通讯作者:魏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氢能源与氨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生导师...
范壮军入选“科睿唯安”以及“爱思唯尔”材料类高被引学者榜单、2021年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3次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团队获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春建功新时代先进集体”。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
内容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范壮军教授课题组在本文中首先简单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然后系统地综述了过渡金属化合物/碳复合电极在超级电容器电极领域的最新进展,进一步讨论导电碳骨架的构建、过渡金属化合物/碳界面工程的修饰以及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电子结构调控对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开发该类复合材料所...
基于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林和范壮军、内蒙古大学张江威以及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的Yuichiro Himeda通过一种新策略,将新发现的精确单位点(H2O取代的Ru-N2位点)原位编织到光响应CTFs中,用于高选择性的光还原CO2产甲酸。 本文亮点 首次报道了通过原位编制策略将Ru-N2精确单位点引入CTF,而无法通过金属后配...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背景】 由于有机液体电解质的高可燃和易泄漏给钠离子电池(SIBs)带来了安全挑战,准固态物电解质(QSSE)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强的机械强度,可为电池提供稳定的工作条件,在固态钠电池(SSB)中的实际应用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含有特定官能团修饰的共价有机框架(COF)结构可以提供...
近日,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范壮军教授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黄毅超教授和任浩副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Small上发表题为“Coordination Engineering of Defective Cobalt-Nitrogen-Carbon Electrocatalysts with Graphene Quantum Dots for Boosting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的研究文章。
基于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林和范壮军、内蒙古大学张江威以及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的Yuichiro Himeda通过一种新策略,将新发现的精确单位点(H2O取代的Ru-N2位点)原位编织到光响应CTFs中,用于高选择性的光还原CO2产甲酸。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