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心悟》卷三。具有清湿热,祛风邪之功效。主治疠风,肌肉生虫,白屑重迭,瘙痒顽麻,甚则眉毛脱落,鼻柱崩坏。组成 苦参一钱五分,生地二钱,黄柏五分,当归、秦艽、蒡子、赤芍、白蒺藜、丹参、丹皮、银花、贝母各一钱,甘菊三钱。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清湿热,祛风邪。主治 ...
医生回答(1)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苦参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症状,如带下、湿疹等。其配方如下: 1.苦参:15克。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是本方的主药。 2.白鲜皮:15克。白鲜皮能够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有助于缓解皮肤症状。 3.黄柏:10克。黄柏清...
1、《肘后方》卷一:记载苦参汤由龙胆、苦参,升麻、栀子组成,该方剂主治暴得心腹痛如刺。 2、《千金》卷五:记载苦参汤由苦参,王不留行、地榆、黄连、艾叶、独活、竹叶组成,该方剂外用治疗小儿周身上下百疮不愈。 3、《圣惠》卷六十:记载苦参汤由苦参、槐白皮、桃白皮组成,该药主要用于治疗上唇内生疮。 4...
苦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汤一般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以及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和作用。 1.清热燥湿 苦参汤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对于湿热引起的皮肤问题如湿疹、皮炎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杀虫止痒 苦参汤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对多种皮肤寄生虫有杀灭作用,可减轻因寄生虫引起的瘙痒。
苦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四。主治痤痹疮作痒,抓之又疼,坐如糠稳,难以安睡。组成 苦参四两,大菖蒲二两。用法用量 河水五瓢,同煮数滚,添水二瓢,盖片时,临洗和入公猪胆汁四五枚,淋洗患上。不二三次全愈。主治 痤痹疮作痒,抓之又疼,坐如糠稳,难以安睡。使用注意 愈后避风,忌食...
苦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主治小儿周身上下百疮不愈。组成 苦参八两,地榆、黄连、王不留行、独活、艾叶各三两,竹叶二升。用法用量 上㕮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以浴儿疮上,浴讫敷黄连散。主治 小儿周身上下百疮不愈。附方 名称:苦参汤 组成:苦参、青葙子各一两,甘草(炙...
病情分析:苦参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和消化道感染。 1.清热解毒:苦参汤中的苦参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等,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清除内热和毒素。苦参汤适用于因热邪引起的多种症状,如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以及发热等情况。 2.利湿止痒:苦参汤在中...
苦参汤的组成 苦参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组成成分主要包括苦参、黄芩、茯苓、白芍、阿胶和甘草等。这些草药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等功效,对于治疗湿热引起的各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苦参是苦参汤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是治疗湿热引起的各种疾病的重要药物。黄芩则具有清热燥湿、凉血...
苦参汤 作者/陈明 【方药】 苦参一升(30克) 【用法】 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熏洗下部,每日3次)。 【原文】 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十一) 【解说】 本方主治狐惑病前阴蚀烂之证。仲景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