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代作者:林则徐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作者是 荷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成登程口占示家人》 赏析: 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分析:题干中的这句话是林则徐留给后世的名言,主要涵义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从中可以看出林则徐有着以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林则徐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苟利国家生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作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共两首,其二最为著名。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什么意思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此文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 口占示家人》 如果真对国家有利益,即使涉及到自己生命安危也在所不惜; 哪能因为有福可享而趋之若鹜,或因为是灾祸而避之犹恐不及呢? 意即: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只要于国家有利,也值得,绝不当一个功利之徒...
岂因祸福避趋之 勇于负责无愧于人民和祖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史学界称之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赴戍登程口战示家人》,全诗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在这里,“以”的意思是“用、把、拿”的意思。“生死以”是介宾结构“以生死(实际是‘以死’)”的倒装,把宾语“生死”提到介词“以”的前面。直译是“用牺牲自己的生...
【释 义】 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即使牺牲性命亦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灾祸而躲避。 【解 悟】 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党员、干部缺少担当,自私自利,见好就上,遇难就躲,如此便会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事业发展。努力造福一方、推动一方事业的进步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解释: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赏析:此句语气豪壮,体现出诗人襟怀坦荡,爱国报国的壮志豪情,不失民族英雄本色。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