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筒,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苗语称果董、董 果木,意为筒筒芦笙。侗语称筒卜、咚的,意为大竹筒。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芒筒是由“芒草”和“筒子”组成的成语,比喻人的心胸狭隘,见识浅薄,缺乏宽广的胸怀和高深的学识。芒草是一种生长在田野中的小草,它的茎干细长,不具备承载物体的能力;筒子则是空心的,没有实际价值。因此,芒筒成语的意思是指人的心思像芒草一样细小,像筒子一样空洞,没有真正的内涵和...
黔东南苗族芒筒 黔东南苗族芒筒是一件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通过征集而来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藏品。
芒筒(芦笙)或许是古代苗族用于战场鼓舞士气的乐器,同时也作为送别阵亡战士的祭祀乐器,这一传统流传至今。众人作舞,像千军万马般,像送别阵亡战士一样送别每一位仙逝同胞,让他在九泉之下也有乐声震天护送,不惧黄泉路上“牛千狼”(苗族巫师走阴路上,也就是黄泉路上必经的令人恐惧的关隘)的凶恶…#苗族葬礼...
芒筒,一种传统音乐乐器,其规格以共鸣筒为据,大小多样。芒筒的尺寸变化明显,小者通高在30厘米至70厘米之间,大者则可达100厘米至150厘米,甚至更长。在径向尺寸上,芒筒的外径在10厘米至20厘米之间,而内径则在8厘米至18厘米之间。值得一提的是,最大的芒筒,共鸣筒甚至可以利用树干挖空制成,其通...
苗族芒筒芦笙乐舞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主要流传于贵州省丹寨县境内苗族村寨和邻近的雷山、榕江、三都县及都匀市的部分地区。 苗族芒筒芦笙乐舞每队16人,共有芦笙3支、芒筒13支。吹奏时,芦笙领于前,芒筒随于后,且吹且舞,围成圆圈,缓缓向前。苗族...
当代从江侗族芒筒 当代从江侗族芒筒是一件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通过征集而来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藏品。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一种被称为对筒的复音芒筒别具一格。它采用全开毛竹共鸣筒的竹节,首尾两端各开成45°斜口,演奏时横置,两人执簧管吹奏,能同时发出主音和属音两个音。这种对筒在其他侗乡苗寨中极为罕见。在乐器厂的协助下,对筒得以进一步改良,研发出二十九管芒筒,音域宽广,...
当代丹寨苗族大芒筒 当代丹寨苗族大芒筒是一件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通过征集而来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