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芒筒是由“芒草”和“筒子”组成的成语,比喻人的心胸狭隘,见识浅薄,缺乏宽广的胸怀和高深的学识。芒草是一种生长在田野中的小草,它的茎干细长,不具备承载物体的能力;筒子则是空心的,没有实际价值。因此,芒筒成语的意思是指人的心思像芒草一样细小,像筒子一样空洞,没有真正的内涵和...
黔东南丹寨县苗族芒筒发音为:大芒筒A、中芒筒a、小芒筒a1、最小芒筒a2。中、小型芒筒,奏者左手提筒,右手执簧管吹奏,可自如跳跃、摆动。大芒筒,需将筒斜置地上,左手扶筒身,右手执簧管吹奏。 民间芒筒依其大小组合在一起称芒筒队。大型芒筒队由十五或二十一支组成,分为大、中、小和最小芒筒四组。每组三至五支...
芒筒的规格以共鸣筒为据,大小不一。最大的芒筒,共鸣筒可用树干挖空制成,通高达200厘米左右。依共鸣筒的大小,其音高可分为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和倍低音等,在同调的乐队里依次构成若干个八度,其调高均与参加合奏的芦笙相同。低音芒筒要站立演奏,将共鸣筒斜置于地上,奏者左手扶持筒身,右手执簧管于筒中吹奏;...
苗族芒筒芦笙乐舞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主要流传于贵州省丹寨县境内苗族村寨和邻近的雷山、榕江、三都县及都匀市的部分地区。 苗族芒筒芦笙乐舞每队16人,共有芦笙3支、芒筒13支。吹奏时,芦笙领于前,芒筒随于后,且吹且舞,围成圆圈,缓缓向前。苗族...
芒筒(芦笙)或许是古代苗族用于战场鼓舞士气的乐器,同时也作为送别阵亡战士的祭祀乐器,这一传统流传至今。众人作舞,像千军万马般,像送别阵亡战士一样送别每一位仙逝同胞,让他在九泉之下也有乐声震天护送,不惧黄泉路上“牛千狼”(苗族巫师走阴路上,也就是黄泉路上必经的令人恐惧的关隘)的凶恶…#苗族葬礼...
黔东南苗族芒筒 黔东南苗族芒筒是一件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通过征集而来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藏品。
芒筒亦称“芦笙筒”。也有写作“莽筒”的。是流行于贵州、广西的苗族、地区的吹奏乐器。在一根细竹管靠下端五分之二处安上一个簧片,然后将此簧管放入大竹筒中,做为它的共鸣筒。芒筒大的有200厘米左右,小的有40厘米左右。音色低沉雄浑,作低音配合芦笙齐奏。
芒筒(芦笙)或许是古代苗族用于战场鼓舞士气的乐器,同时也作为送别阵亡战士的祭祀乐器,这一传统流传至今。众人作舞,像千军万马般,像送别阵亡战士一样送别每一位仙逝同胞,让他在九泉之下也有乐声震天护送,不惧黄泉路上“牛千狼”(苗族巫师走阴路上,也就是黄泉路上必经的令人恐惧的关隘)的凶恶…#苗族葬礼...
当代从江侗族芒筒 当代从江侗族芒筒是一件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通过征集而来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