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意思是: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出处:先秦·老聃《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
解析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翻译】尽力使心灵达到一种虚寂的状态,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万物都在蓬勃生长从而观察到了循环往复的道理。万物纷繁茂盛,最终各自又返回到它的根本。反馈 收藏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意思 【意思】 我尽量达到虚无的状态,老实地静守着。我看到万物一起发作,我以此观察事物的往复变化。事物如芸草一样生生死死、死而复生,都还要回归它的根本。【原文】 《道德经·第十六章》 (春秋)老子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此言出自吾之《道德经》第十六章。此言之意,乃谓尽力使心灵达到一种虚寂的状态,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不受外界纷扰。当万物都在蓬勃生长、并行发展之时,吾便以这种虚静之心,去观察它们循环往复的道理。 “致虚极,守静笃”,乃修养身心之要。虚,乃心灵空明无物;静,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译文]到达虚空的极限,一直保持着无我无...
致虚极,守静笃(dǔ)虚极是个什么概念呢?应该是彻底的虚空,抛掉思想杂念,尤其是个人欲望,保持内心澄澈,无我利他。注意这里与打坐静修并非一个意思。这里是说内心能保持清净,而打坐只是仪式上的清静。老子的更高智慧在于保持入世的清静,而非出世的清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万物不断生长,我从中观察循环...
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其根曰静,是谓复命.原文,释义 答案 这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而宁静的,万物也因而能够在其中生长.因此要追寻万物的本质,必须恢复其最原始的虚静状态.万物的生长虽蓬勃而复杂,其实生命都是由无到有,由有再到无,最后总会回复到根源.根...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译文】使自性虚空到极点,守着这个极度的寂静。看万物在那里一并发挥作用,我凭此以观察“复”卦的意象。万...
虚极静笃,汉语词语,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含义: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这是老子告诉世人求道的方法,何为道,道是客观世界运行规律,是自然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