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三字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让我们在天地间找到了一条路,可以直接通达天理。 ●“道心精一”之谓“仁”。阳明先生将“精”字落在了“仁”上,因为儒家的核心就是“仁”,要走进天下民众之中,以仁爱之心亲民、爱民,将“仁”字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谓“中道”,即是“仁心”。抵达“仁爱之心”...
译文: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编辑于 2023-06-14 15:39・IP 属地浙江 内容所属专栏 王阳明-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王阳明-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文章收录与解析 订阅专栏...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故无入而不自得。”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向尝为纯甫言之,纯甫深以为然,不审迩来用力却如何耳。近日相与讲学者,宗贤之外,亦复数人,每相聚辄叹纯...
出自《庄子. 大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译文] 你来信告诉我说:最近为学找不到心静的根源,遇到事情心又容易动,并且做事儿总是后悔,虽然只是三句话,但是能体现出你最近用功为学的实际情况。 我挖空心思仔细的想了想,确实担心枉费了像你这样贤德的人所提的问题!你所讲的这三句...
此乃致良知之力量,关键在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大局、集体利益置于心上。此乃阳明先生对阁老的殷殷期许,也是致良知思想的深刻体现。原文详述了权责与利害的辩证关系,强调君子之任重道远,小人之不可一日有权力,以及君子之致权的多方面策略。最后,阳明先生自谦,表达对阁老的敬仰与理解,愿阁老以天下为...
寄希渊书-《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其一 壬申(1512年)[背景简介]蔡希渊生性孤介,不为当道所喜,常思弃职离去。阳明先生此信,告知希渊处世的圣贤之道。[原 文 ]所遇如此,希渊归计良是,但稍伤急迫。若再迟二三月,托疾而行,彼此形迹泯然,既不激怒于人,亦不失己之介矣。圣贤处末世,待人应物...
不言之教的启迪|王阳明:书徐汝佩卷-《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原文及译文解读 26. 书徐汝佩卷 癸未年(1523年) [背景] 可参看25.《寄杨邃庵阁老书》一文介绍。嘉靖...
祭浰头山神文-《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戊寅(1518年) 文字整理Flora花之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背景] 1518年,正德十有三年戊寅,阳明先生四十七岁,在江西。正月,征讨三浰(注:指上、中、下三浰)。出征前有与薛侃书曰:“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皆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矣。向在横水,尝寄书仕德云...
“道心精一”为“仁”,“中道”即“仁心”,“仁”为至善状态。阳明先生强调学问应从心上求,抓住“致良知”这一核心。“王道”与“霸道”之别在于以人为本,王道者心为民,行也为民;霸道者借施济而伪善,实为自私。阳明先生认为“吾理即吾心”,学问从心上求,接孔孟嫡传。强调去除胜心与旧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