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文集序》从文字层面来看,是阳明先生在为陆象山的学说正名,但实际上,先生是借此文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 ●圣人之学,心学也。心学的源头来自尧舜禹相传授受的“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致良知”三字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让我们在天地间找到了...
不言之教的启迪|王阳明:书徐汝佩卷-《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原文及译文解读 26. 书徐汝佩卷 癸未年(1523年)[背景]可参看25.《寄杨邃庵阁老书》一文介绍。嘉靖ニ年ニ月,《王文成公全书》年谱载:“南宫策…
出自《庄子. 大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译文] 你来信告诉我说:最近为学找不到心静的根源,遇到事情心又容易动,并且做事儿总是后悔,虽然只是三句话,但是能体现出你最近用功为学的实际情况。 我挖空心思仔细的想了想,确实担心枉费了像你这样贤德的人所提的问题!你所讲的这三句...
王阳明:象山文集序-《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原文及译文(全网最全解读) [导语] 陆象山先生是宋代大儒,他的思想与阳明先生的思想被后人合称“陆王心学”。可是,因为他的学问与同时代的朱熹先生的学问有差异,而朱子被后世奉为儒学正宗,陆象山先生的学问被逐渐湮没。阳明先生对此非常…阅读全文 赞同4 ...
与王纯甫书-《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其一 壬申(1512年)[原 文 ]【7.1】别后,有人自武城来,云纯甫始到家,尊翁颇不喜,归计尚多牴牾。始闻而惋然,已而复大喜。久之,又有人自南都来者,云“纯甫已莅任,上下多不相能”。始闻而惋然,已而复大喜。吾之惋然者,世俗之私情;所为大喜者...
原文详述了权责与利害的辩证关系,强调君子之任重道远,小人之不可一日有权力,以及君子之致权的多方面策略。最后,阳明先生自谦,表达对阁老的敬仰与理解,愿阁老以天下为重,承担起大任,以身任祸患,操持权力,解救天下之患。此书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充分展示了致良知的伟大力量。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力量,它能够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是人类道德的根本准则。在教条示龙场中,教育诸生致良知的培育至关重要,只有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致良知的培育和教育诸生而努力奋斗。 【结束语】 致良知是人类心灵最高尚的品格之一,它超越了世俗的...
寄希渊书-《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其一 壬申(1512年)[背景简介]蔡希渊生性孤介,不为当道所喜,常思弃职离去。阳明先生此信,告知希渊处世的圣贤之道。[原 文 ]所遇如此,希渊归计良是,但稍伤急迫。若再迟二三月,托疾而行,彼此形迹泯然,既不激怒于人,亦不失己之介矣。圣贤处末世,待人应物...
“道心精一”为“仁”,“中道”即“仁心”,“仁”为至善状态。阳明先生强调学问应从心上求,抓住“致良知”这一核心。“王道”与“霸道”之别在于以人为本,王道者心为民,行也为民;霸道者借施济而伪善,实为自私。阳明先生认为“吾理即吾心”,学问从心上求,接孔孟嫡传。强调去除胜心与旧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