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致残性疾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以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了解疾病致残防控知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重视康复治疗,可以...
除损伤“没有作用”以外,均应按照实际残情鉴定致残程度等级,同时说明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定损伤“没有作用”的,不应进行致残程度鉴定。 4.4 致残等级划分 本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致残程度等级划分依据见附录A。 4...
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2.我们身边的主要致残原因有哪些? 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 致残程度分级 1一级 1.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 2)精神障碍或者极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
残疾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却“很近”,许多常见疾病都有可能导致残疾,今天是第八个全国残疾预防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哪些疾病是容易致残的,以及我们该如何预防吧。一、残疾的定义 残疾,通常是指身体结构、功能的损害及个体活动受限与参与的局限性。二、哪些常见疾病会造成残疾?1.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
在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工伤或职业病后出现合并症,其致残等级的评定以鉴定时实际的致残结局为依据。如受工伤损害的器官原有伤残或疾病史,即:单个或双器官(如双眼、四肢、肾脏)或系统损伤,本次鉴定时应检查本次伤情是否加重原有伤残,如若加重原有伤残,鉴定时按事实的致残结局为依据;若本次伤情轻于原有伤残,鉴定时则...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导读:一级1)极重度智能损伤;2)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3)颈4以上截瘫,肌力≤2级;4)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5)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二级1)重度智能损伤;2)三肢瘫肌力3级;3)偏瘫肌力≤2级。
6.6 永久性植入式假体(如颅骨修补材料、种植牙、人工支架等)损坏引起的功能障碍可参照相应分级条款进行致残程度等级鉴定。 6.7 本标准中四肢重要神经是指臂丛及其分支神经(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等)和腰骶丛及其分支神经(包括坐骨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等)。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使人致残,造成严重伤害。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致残是指造成人身体上的严重伤害,使其失去行动能力或功能。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对人体的严重伤害,比喻对人或事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致残常用于描述某个行为或事件对个人、组织或事物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或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