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致残性疾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以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了解疾病致残防控知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重视康复治疗,可以...
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2.我们身边的主要致残原因有哪些? 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
白内障是一种晶状体发生混浊的眼病,这种混浊会阻碍光线进入眼睛,导致视力下降。如果白内障未得到及时治疗,晶状体中的混浊可能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完全失明。如果白内障发展到成熟期或过熟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青光眼,也可能进一步增加失明的风险。三、预防措施 1. 积极治疗 若出现上述疾病或其他可能致残...
5 致残程度分级 5.1 一级 5.1.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 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 2) 精神障碍或者极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 四肢瘫(肌力3级以下)或者三肢瘫(肌力2级以下); 4) 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重度排便功能障碍与重度排尿功能障碍。 5.1.2 颈部及胸部损伤 1) 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 致残程度分级 1一级 1.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 2)精神障碍或者极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
在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工伤或职业病后出现合并症,其致残等级的评定以鉴定时实际的致残结局为依据。如受工伤损害的器官原有伤残或疾病史,即:单个或双器官(如双眼、四肢、肾脏)或系统损伤,本次鉴定时应检查本次伤情是否加重原有伤残,如若加重原有伤残,鉴定时按事实的致残结局为依据;若本次伤情轻于原有伤残,鉴定时则...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使人致残,造成严重伤害。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致残是指造成人身体上的严重伤害,使其失去行动能力或功能。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对人体的严重伤害,比喻对人或事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致残常用于描述某个行为或事件对个人、组织或事物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或损害...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赔偿项目除第1项外还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1.残疾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5条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
1 我国每年有220万人因脑卒中致残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242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还有40%患者重度残疾。来源|央视新闻 脑卒中患者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