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又称“自然禁伐禁猎区”(sanctuary),自然保护地(nature protected area)等。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部署,引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今年9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公园法草案进行审议。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针对国家公园专门立法,将为国家公园的规划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等提供法律依据。为稳妥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范围不清以...
一、什么是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是由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自然保护地治理、管理和立法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IUCN发布的一系列自然保护地指南,作为国际通行标准已经被联合国、许多国家及环保组织采纳。定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地分类”亦称“IUCN保护地类别”或“IUCN保护区管理类别”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开发的系统中用于对保护区进行分类...
对此,观音山公园据理力争,请求将观音山公园作为东莞唯一的国家森林公园,整体划入自然保护地体系,且要更大力度给予保护。观音山公园也多次将意见报告了政府和有关部门,恳请重视在修编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和公园诉求,统筹兼顾推动修编工作顺利完成,并以此为契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然而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由此可见...
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指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类,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体系。简要内容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
10月15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情况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包括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情况、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清单、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出矿业权清单三方面的内容。 自然保护地是野生动物保护的基石,其他...
根据公示,全国自然保护地由现有的9240处,整合优化为6736处,2500多处自然保护地被撤并。现有自然保护地范围内,还将调出部分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矿业权、人工商品林、城镇村、开发区、项目及其他各类空间。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旨在保护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摄影/章轲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对于自然...
《自然保护地》是国内自然保护地领域第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以国内外相关领域科研人员、院校师生、管理与决策者、企业经营者及一线生产人员为服务对象,致力于集结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联合各大研究机构,组建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高端智库,为全球提供自然保护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自然保护地》拟于2021年3月发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