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1930年6月,国立青岛大学成立,臧克家参加了国立青岛大学的入学考试。在考试中,臧克家数学交了白卷,语文有两道考题,一道是《你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一道是《杂感》,臧克家两道都做了。他在《杂感》里,只写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
上了中学后,臧克家开始学会写作并积极投稿,这一举动不仅为他带来了可观的稿费,也成为他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家境的不景气让臧克家家产有限,因此他通过文学创作为自己赚取生活费,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尽管臧家在父亲去世后陷入了困境,但臧克家通过投稿的方式成功地在《语丝》等知名杂志上发表了自己...
历史上的今天:诗人臧克家出生 1905年10月8日,诗人臧克家出生于山东诸城臧家庄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 臧克家,笔名少全、何嘉,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18岁前,臧克家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1923年夏,他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学习写作新诗。臧克家先生在宾馆 邹士方...
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何两次放弃安稳生活,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呢?一.对旧军阀忍无可忍,弃文从武并参与北伐 臧克家,于1905年10月8日,出生在山东潍坊诸城臧家庄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这虽然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因为其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
闻一多的高分和校长的赏识改变了臧克家一生,其实这也和他从小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严重偏科 臧克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从小就受到了浓厚的文化熏陶。他的祖父臧著仪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曾任大理院录事。在祖父的影响下,臧克家自幼就对诗词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常常跟随祖父临池习字、吟诗作对...
臧克家是我国一位著名的诗人,以他的名诗《有的人》被世人所知。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生死的看法,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但若仅仅通过这首诗来了解臧克家,恐怕难以真正认识他的个性和趣味。据说在高考时,臧克家交了一张数学白卷,写作文的时候也只写了28个字,可院长却对他刮目相看,直接将他录取了。这一段经历...
这句话体现了臧克家对自我激情和力量的认识,同时也暗示了过度燃烧可能带来的自我毁灭。9. “老黄牛,咀嚼着枯黄的野草,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人们。” 此处用老黄牛的形象比喻那些默默奉献、不知疲倦的人,强调了无私奉献的精神。10.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
这是现代诗人臧克家赞美鲁迅精神的诗句,这位伟大的诗人,曾获知名文人闻一多、茅盾等人好评的作家,曾经却有数学考试交白卷、作文却只写了28字的经历,而正也是这28字,让大学的校长破格录取了他。没落的书香世家 1905年10月8日,臧克家出生了,虽然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但他的出生,对于希望延续这条祖祖辈辈传承...
当我们从诗歌的世界中走出,以全新的视角去了解臧克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他年少时,曾在关键的高考时刻,将空白的数学试卷交给了命运。而他的作文,仅用短短的28个字勾勒出了他的人生观。却因这片刻的独特,让院长看中,决定将他收入学院。这个诗人,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高考交白卷 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