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中学后,臧克家开始学会写作并积极投稿,这一举动不仅为他带来了可观的稿费,也成为他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家境的不景气让臧克家家产有限,因此他通过文学创作为自己赚取生活费,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尽管臧家在父亲去世后陷入了困境,但臧克家通过投稿的方式成功地在《语丝》等知名杂志上发表了自己...
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1930年6月,国立青岛大学成立,臧克家参加了国立青岛大学的入学考试。在考试中,臧克家数学交了白卷,语文有两道考题,一道是《你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一道是《杂感》,臧克家两道都做了。他在《杂感》里,只写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
在青岛大学求学期间,臧克家遇到了闻一多、徐志摩等一批文学大家。在他们的指导和影响下,臧克家的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博览群书,广泛吸收,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这一时期,臧克家创作了《烙印》、《珊瑚礁》等多部优秀诗集,抒发了他对人生、爱情、自由的深刻思考...
臧克家先生在宾馆 邹士方摄(1984年6月)1929年,臧克家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1930年,他入读国立青岛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得到闻一多、王统照的教诲与帮助,并创作了的《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等诗篇,描写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
以致于臧克家读私塾时便能对六十多篇古文倒背如流,其家学渊源可见一斑。1923年,臧克家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国文成绩数一数二,作文每每被老师表扬,是名副其实的语文尖子生。他向《语丝》投的《别十与天罡》不仅被刊登,而且被周作人回复了,这对他是极大的鼓励。此后臧克家的文章多次被刊印,每每文章见...
1930年,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在参加入学考试时,面对数学卷子一筹莫展,只好交了白卷。本以为入学无望,谁知不久之后,他竟然收到了青岛大学英语系的录取通知书。原来,是臧克家在国文考试中写下的一首诗,为他敲开了大学的校门:“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短短三行诗,...
臧克家(1905—2004),笔名少全、何嘉,山东诸城市龙都街道臧家庄子人,我国现当代杰出诗人、作家,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新诗泰斗”“世纪诗翁”。 1932年,臧克家开始发表新诗,以《老马》成名,后一直从事进步文化工作,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罪恶...
1949年10月19日,是中国文学奠基者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香港回北京的臧克家参加了鲁迅先生的纪念活动,随后创作了《有的人》一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臧克家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奋斗的生平。文章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手法展现了臧克家卓越的文学才华。臧克家的文学天赋与际遇 臧克家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的委员...
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何两次放弃安稳生活,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呢?一.对旧军阀忍无可忍,弃文从武并参与北伐 臧克家,于1905年10月8日,出生在山东潍坊诸城臧家庄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这虽然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因为其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