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旁核 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是2014年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定义 位于脑桥被盖外侧网状结构中的神经核。分为臂旁内侧核和外侧核,内含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与岛叶、杏仁体、下丘脑之间有往返纤维联系,参与调节呼吸、心血管和胃肠的活动。出处 《人体解剖学名词》第二版。
慢性疼痛状态下,抑制性输入减少和/或兴奋性输入增强可能导致中枢敏化,诱发触摸痛(allodynia)和痛觉过敏(hyperalgesia)。 作为脊髓-脑关键“中继站”之一,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 PBN)神经元在慢性疼痛的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外周神经损伤如何在PBN中改变神经可塑性并介导慢性疼痛,尚未可知。 图片来源:Pook ...
近年来,多项研究从神经网络调控理论出发以期阐明全身麻醉的调控靶点,发现蓝斑核[ 1 ]、伏隔核[ 2 ]、中缝背核[ 3 ]、外侧下丘脑[ 4 ]等核团均参与全身麻醉的过程,运用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等方法调控核团内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会影响麻醉诱导时...
该研究揭示了右侧臂旁核(PBN)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早期阶段的重要作用,并且指出PBN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偏侧化调控依赖于速激肽-1受体(NK1R)的活性。 研究方法 该研究所用的实验技术包括病毒示踪技术、光纤钙信号记录、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免疫荧光技术等。
臂旁外侧核(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是2014年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定义 位于脑桥被盖外侧网状结构中,脑桥上部小脑上脚外侧的神经核。主要接受来自室旁核、脊髓、延髓背角的纤维和孤束核尾侧发出的传导一般内脏感觉信息的纤维,传出纤维至下丘脑、丘脑和杏仁体,还有部分传出纤维参与形成网状脊髓束。出处 《...
于是作者对臂旁核神经元进行了“户口筛查”。经过筛选分子标记和荧光共定位检测,作者发现部分Tacr1臂旁核神经元位于接收脊髓上行痛觉信息的“接头位置”。进一步通过化学遗传学技术和痛觉行为范式,作者发现部分Tacr1臂旁核神经元接收了脊髓上行的信息,并参与痛觉信息的处理过程。 3.后期路径:臂旁核-丘脑板内核 在臂旁...
研究发现,传递痛觉信息的臂旁核神经元主要位于腹侧,而接收脊髓输入的臂旁核神经元主要位于背侧。这表明,丘脑板内核是直接接收并参与痛觉信息处理的关键脑区。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痛觉信息如何与其他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并引发下游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对痛觉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邓娟博士的研究...
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 PBN), 是位于脑桥至关重要的行为调控核团,参与调节呼吸、情绪、睡眠、痛觉传递和摄食等多种行为和生理活动。通过前期的筛选,研究人员发现在臂旁核外侧亚核中有一簇神经元特异性表达神经降压素 (neurotensin),并...
2020年11月 25日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孙丽和段树民院士研究团队揭示了臂旁核局部神经环路门控神经性疼痛(2)。 LPBN脑区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分布 研究人员通过腓总神经 (CPN) 结扎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后外侧臂旁核(LPBN)脑区兴奋性神经元大量激活,而抑制性神经元并未出现这种明显的激活。通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