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状态下,抑制性输入减少和/或兴奋性输入增强可能导致中枢敏化,诱发触摸痛(allodynia)和痛觉过敏(hyperalgesia)。 作为脊髓-脑关键“中继站”之一,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 PBN)神经元在慢性疼痛的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外周神经损伤如何在PBN中改变神经可塑性并介导慢性疼痛,尚未可知。 图片来源:Pook ...
近年来,多项研究从神经网络调控理论出发以期阐明全身麻醉的调控靶点,发现蓝斑核[ 1 ]、伏隔核[ 2 ]、中缝背核[ 3 ]、外侧下丘脑[ 4 ]等核团均参与全身麻醉的过程,运用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等方法调控核团内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会影响麻醉诱导时...
早期研究发现,臂旁核是接收脊髓输入的主要脑区之一,且该环路能被痛觉刺激激活。于是作者使用病毒追踪技术对该环路进行研究,发现两侧背侧臂旁核都可接收来自单侧脊髓的投射。路径是存在的,那是否可以通行呢?作者又使用光遗传技术结合脑片电生理技术,发现脊髓投射神经元与臂旁核之间形成兴奋性突触连接,说明臂旁核可以...
通讯作者:李鹏 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 PBN), 是位于脑桥至关重要的行为调控核团,参与调节呼吸、情绪、睡眠、痛觉传递和摄食等多种行为和生理活动。通过前期的筛选,研究人员发现在臂旁核外侧亚核中有一簇神经元特异性表达神经降压素 (...
2020年11月 25日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孙丽和段树民院士研究团队揭示了臂旁核局部神经环路门控神经性疼痛(2)。 LPBN脑区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分布 研究人员通过腓总神经 (CPN) 结扎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后外侧臂旁核(LPBN)脑区兴奋性神经元大量激活,而抑制性神经元并未出现这种明显的激活。通过向...
该研究揭示了右侧臂旁核(PBN)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早期阶段的重要作用,并且指出PBN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偏侧化调控依赖于速激肽-1受体(NK1R)的活性。 研究方法 该研究所用的实验技术包括病毒示踪技术、光纤钙信号记录、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免疫荧光技术等。
臂旁核(parabrachial nucleus,PBN)位于小脑上脚周围,根据其形态及细胞结构可分为多个亚核。PBN明显的结构异质性意味其生理功能具有多样性,故其功能研究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PBN已被证实具有维持内环境稳态、调控感觉信息传递、影响应激相关行为及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交互影响,以影响内环境稳态的体温...
研究发现,传递痛觉信息的臂旁核神经元主要位于腹侧,而接收脊髓输入的臂旁核神经元主要位于背侧。这表明,丘脑板内核是直接接收并参与痛觉信息处理的关键脑区。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痛觉信息如何与其他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并引发下游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对痛觉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邓娟博士的研究...
重要 核 团景 向红李瑞午孟卓( 中国中医研究 院针 灸研究所,北京 100 7 0 0 )内容提 要本文综述了 近年 来 关于 臂旁核形态学的研究进展;归纳 了不 同 种属 臂 旁核 的细胞构筑;总结了臂 旁核 与脊髓、脑干、前脑以及 其它 部位 的纤 维联系;并 对其 在体表内 脏相 关中 的重 要作用提出了设想...
SatB2是一种转录因子,在皮层中有表达,对发育有关键作用,而在非皮层神经中也有表达,但作用不清楚。多项研究均有证据表明臂旁核中的部分神经元选择性表达SatB2。 通过局部注射表达依赖cre的DTA白喉毒素A链的AAV病毒载体,我们选择性地杀死了臂旁核部分的表达SatB2的神经元,之后利用Lickometer进行的短暂接触味觉实验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