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脉迟为欲作谷疸,其表现为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难,其病机为肝脾湿热,其治法可与茵陈五苓散。脉迟为血虚如桂枝新加汤证之脉迟。脉迟为血瘀如143条热入血室之脉迟,还有《金匮要略》肠痈者之脉迟。 6、去湿之法 当通利小便而不当攻下大便。虽下之,腹满如...
一级建造师资格证持证人No.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注解】阳明病初欲食者,谓病初传阳明则欲食也,能食者多热,当小便自利、大便硬,今小便反不利,大便反自调,知里热还未实。其人骨节疼,翕...
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 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方解】白术、附子为伍,不但逐湿痹,且治小便数。于桂枝附子汤去桂而代之以白术,故治桂枝附子汤证,大便硬而小便数者。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
然两经但各见一、二证便是,不必悉具。 林澜曰:此节是三证在内,大承气只治得脉滑而数有宿食之证,非并治上两证也。其脉不负者,虽下利而脉未至纯弦也,不言治法。陶华谓:尝以小柴胡,加葛根白芍治之,取效如拾芥是也。负者,脉纯弦也。土败但见鬼贼之脉,不必治矣。盖虽同是阳明之合病,而有入经在府...
然两经但各见一、二证便是,不必悉具。 林澜曰:此节是三证在内,大承气只治得脉滑而数有宿食之证,非并治上两证也。其脉不负者,虽下利而脉未至纯弦也,不言治法。陶华谓:尝以小柴胡,加葛根白芍治之,取效如拾芥是也。负者,脉纯弦也。土败但见鬼贼之脉,不必治矣。盖虽同是阳明之合病,而有入经在府...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原文 作者:张仲景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 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 动气在左,不可下。下之则腹...
第一、二条是论妊娠的脉证,妊娠有癥病的脉证和方药。 第三、四、五条是论妊娠腹痛,或腹痛下血并见的证候与治法。 第六条则论妊娠呕吐的方证。 第七、八条是论妊娠小便难的辨证和方药。 第九、十、十一条是论妊娠安胎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