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以俟用者为‘所’,则必实有其体;以用乎俟用,而以可有功者为‘能’,则必实有其用。体俟用,则因‘所’以发‘能’;用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能、所这对范畴源出佛典。能,指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所,指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王夫之指出,能、所这对范畴虽然出自佛家,但能、所的...
能、所原为佛学概念,表示主观(能)和客观(所)的区别。王夫之说:“能、所之分,夫固有之,释氏为分授之名,亦非诬也。乃以俟用者为所,则必实有其体;以用乎俟用,而以可有功者为能,则必实有其用。体俟用,则因所以发能;用,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因有确实存在的客观对象和主观的认识作用,故认识必须...
王夫之肯定佛教对于能与所的区分,却不同意他们对能所关系的论 述。在王夫之看来,能与所都是实有的,所必“实有其体”而能必“实有其 用”。而且,能与所、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必须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因此,他否定佛教消所入能、以能为所, 的作用或幻境,同时又主张无能无所主张。 通过对佛教能与所关系的批判...
一、能必副所 “立一界以为所,前未之闻,自释氏昉也。境之俟用者曰所,用之加乎境而有功者曰能。能所之分,夫固有之,释氏为分授其名,实非诬也。”王夫之对佛教的能所概念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他所说的所是实…
名词解释 能必副所 参考答案:王夫之用语。能、所原为佛学概念,表示主观(能)和客观(所)的区别。王夫之说:“能、所之分,夫固有之,释氏为分授之名,亦非...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名词解释 浮明 参考答案:...
王夫之说:“体俟用则所固以发能,用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也就是说,客观实在的事物能够引发我们的认知机能,而我们在认识过程中用主体的认识能力去认识客观事物。我们必须按照事物的本来样子来认识事物,与之相符,才能得到客观的认识,也就是说要承认所的客观性。而佛家根本不承认这一点,他们是...
1明清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曾提出“能必副所",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引起人的认识活动,而人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世界相符.这位思想家也主张A.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B.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D.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 2明清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曾提出“能必副所”,也...
下列属于王夫之的哲学思想的是() A. 太虚一实 B. 天下惟器 C. 知行相资以为用的知行观 D. 能必副所 E. 天地之化日新 F. 性日生日成 G. 理势合一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BCDEFG 在船山哲学中,关于宇宙论、人性论、知行观、理势论,颇有见解反馈 收藏 ...
能必副所 明清之际王夫之用语。“能”、“所”原为佛学概念,表示主观(能)和客观(所)的区别。王夫之说:“能、所之分,夫固有之,释氏为分授之名,亦非诬也。乃以俟用者为所,则必实有其体;以用乎俟用,而以可有功者为能,则必实有其用。体俟用,则因所以发能;用,用乎体,则能必副其所。”(《尚书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