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即“瑷珲—腾冲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于1935年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人口密度分界线,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云南腾冲。呈东北—西南走向,倾斜约45度,全长约4000公里。该线最初以“瑷珲—腾冲线”命名,后因瑷珲更名为黑河,故现多称“黑河—腾冲线”。其核心特征是划分中国...
但是陈立夫作为教育部长直辖中央大学,胡焕庸作为中大名教授又被聘为教育部首批三十位“部聘教授”,而且胡焕庸还与陈氏的臂膀叶秀峰相熟,并通过叶为中国地理学会申请经费,因此胡焕庸仅一年就辞去中央大学党部书记一职,自然被朱家骅视为CC派中人,朱氏因此在地理学界培养抗衡胡焕庸及中央大学地理系的机构和人物。
你未必了解胡焕庸,但多半知道“胡焕庸线”——1935年,34岁的青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将代表全国4亿多人口的浩若繁星,落实在当年的中国地图上——“西疏东密”之中,一条暗含着中国人口分布规律的地理分界线,呼之欲出。这条从今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的近似直线,历经近一个世纪后依然相当“准”。它建构了中...
今年是我国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焕庸先生诞辰120周年。 这位杰出的地缘战略家首次命名我国的“南沙群岛”,他提出著名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更是影响深远。早在1945年,当中国还处于水深火热、积贫积弱的年代,他就预言中国“在战后世界舞台中,占一极重之位置”。 胡焕庸(...
2014年1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在看到一张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时,地图旁边的一段字这样写道:“线以东地区以43.71%的国土面积养育了94.39%的人口;以西地区占国土面积56.29%,而人口仅占5.61,这些人口主要生活在适宜...
今年是胡焕庸先生诞辰120周年。 胡焕庸(1901年11月20日-1998年4月30日) 字肖堂,江苏宜兴人。历任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胡焕庸先生是治学广博的地理学家,是近代科学地理学和人口地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创始人。他一生著述丰富,他...
人物简介胡焕庸(1901年11月20日—1998年4月30日),字肖堂,江苏宜兴人,是一位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他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同时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是中国地理学会的发起人和首届理事,也是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胡焕庸在引...
“胡焕庸线”,即“瑷珲—腾冲线”,因地名变迁也被称为“黑河—腾冲线”。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南至云南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直线,将中国人文自然地理版图一分为二。根据胡焕庸当时的计算,线以东的中国东半部面积约占全国的36%,而人口却占全国的96%;线以西的中国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64%...
这些年来,“胡焕庸线”因其超乎想象的稳定性,学术声誉日隆。1935年,这条线西部人口占全国4%;而用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再算,因分辨精度不同,西部人口的占比大致在5.6%到6.3%之间,变化甚微。 由此,“胡焕庸线”又因其数十年不变的顽健性,让很多人担忧。于是,对于“胡焕庸线”该不该破、能不能破、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