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你未必了解胡焕庸,但多半知道“胡焕庸线”——1935年,34岁的青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将代表全国4亿多人口的浩若繁星,落实在当年的中国地图上——“西疏东密”之中,一条暗含着中国人口分布规律的地理分界线,呼之欲出。这条从今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的近似直线,历经近一个世纪后依然相当“准”。它建构了中...
在中国,有条神奇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从东北贯穿西南,一端连着黑龙江省黑河,一端连着云南省保山。它是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胡焕庸于1935年在中国地图上画出的。在“胡焕庸线”的西南端终点,有一座自然、人文、历史交相辉映的“宝藏”城市——保山。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 一座自然宝库 保...
打开中国地图,有一条胡焕庸线,也就是“黑河—腾冲一线”,线东侧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94%,线西侧人口占比为6%。历史上,在这条线两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犹如横亘着一道无形的发展鸿沟。有一条国道,几乎与胡焕庸线呈十字交叉。它的起点在上海,终点是新疆霍尔果斯,全程4967千米,途经上海、江苏、安徽...
不过“胡焕庸”线并非一开始就形成的,它的演变与中国人口的迁徙密不可分。西晋衣冠南渡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长期停留在黄河流域,随着北方政权的崩溃,大量人口迁往江南。与衣冠南渡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安史之乱和宋朝南迁,期间也有短暂的太平时期,南方人口也曾部分回迁北方,但终究杯水车薪,中国经济中心南...
胡焕庸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由于两侧的气候、地形、水文 等自然环境差异大 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方式 等人文环境差异也大 导致两侧的人口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是我国一条发展不均衡线 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其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中绘制了中国人口分布图,...
胡焕庸线所揭示的地理格局,非常稳固。 人文之界 胡焕庸线并非自古就有、一蹴而就,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身体力行,用自身的迁徙给自然“投票”,才逐渐形成了人口密度、文化圈子、民族分布的突变线。 地势、气候、植被的差异,广泛地影响了整个生态圈。譬如土质,胡焕庸线以西,由于低温干旱,分布着广泛的永冻土、...
胡焕庸线算是少有,且最具影响力的一个。 壹 什么是胡焕庸线? 胡焕庸,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 1935年,胡焕庸为了研究中国人口之分布,将当时中国总人口4.75亿,以1个点代表2万人标注在地图上,然后再计算等值连线,制作出了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
人们知道胡焕庸,大多是因为“胡焕庸线”——1935年,34岁的青年科学家胡焕庸,将代表全国4亿多人口的浩若繁星,落实在当年的中国地图上,疏密之中一条暗含着中国人口分布规律的地理分界线呼之欲出。这条线建构了中国人文地理学自己的话语体系,成为认识中国人文地理结构的重要工具,如今更作为中国最醒目的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