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翻天覆地 时光在悄无声息中 把贵阳雕刻出了新的模样 1981年,贵阳城区全景 1991年,贵阳城区全景 如今贵阳城区新貌 从前的街道狭窄、房屋低矮 到如今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 看看这组贵阳的老照片里 你能认出几个老地方 向左滑动 查看地标新貌 向左滑动 查看地标新貌 向左滑动 查看地标新貌 向左滑动...
经过这两次石城的修建后,大致形成了老贵阳城的“九门”格局:内城五门及外城四门。 (老贵阳格局模型之九门图-东门) 1、老东门:明代称武胜门,清代称昭文门。 老东门是内城五门之一,古城墙遗址在今文昌巷内,遗址书碑立于文昌阁外老东门广场上,是现今贵阳唯一仅存的“九门”城墙。清代王覆升《春日同人...
与一座老城的美丽邂逅、细笔勾勒的山城记忆、领略独特的黔贵风情、目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儿、感受人文荟萃的西南山城、品味绽放在舌尖上的别样烟火、听行商坐贾的喧嚣市声、忙里偷闲做一个爽朗的贵阳人、探寻文化名家的筑城足迹……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贵阳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再现了老贵阳人的性情与生活...
▲1927年,公路建起,周西成派副官专程出差广州去购买了一辆轿车,这是贵州有汽车的开始。 ▲民国18年(1929年),周西成铜像在贵阳落成,于是有了铜像台这一称谓,这就是今天贵阳市中心的喷水池。 ▲老贵阳牌坊 ▲老贵阳牌坊 ▲30年代,贵阳威清门内正阳街街景 ...
02.1983年,贵阳街景,前面一个男人抱着孩子,悠闲地散步。03.1983年,贵阳都司路街景。男性很多还是穿蓝色衣服。04.1983年的贵阳遵义路,遵义路连接当时的贵阳火车站和邮电大楼这两大标志性建筑。05.1983年的贵阳,没有摩天大楼,但河水非常清澈,生态环境很好。06.1983年《贵阳中医学院学报》第2期。07.都司路...
贵阳站建筑古朴典雅,外观很有特色,不过由于城市发展等原因,贵阳站于2009年进行了改造工程! 上图是80年代的贵阳,都司路 图为80年代的贵阳都司路,都司路位于贵阳老城区,是一条生活气息很浓厚的街道,看到该街区民居建筑密集,民居建筑前还摆设了不少摊档,商贩们正在做买卖!
老贵阳城成型于明清时两次修建,第一次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当时修建了老贵阳内城,共建了五座城门,后明天启六年(1626年),云贵总督张鹤鸣及贵州巡抚王瑊又在北门外修建600多丈外城,并建了四座城门,从此老贵阳城的“九门”地标式建筑就定型了。 九道城门中,现在只剩东门没有被拆除。除了北门所在地(今叫喷水...
80年代的贵阳街头,私家车稀少,就连公交车和大货车也不多。照片上方的那座西式建筑,究竟是什么单位?郊区的农民们在小河边耕种,过着田园般幸福的生活。1983年的贵阳,已经拥有了一座豪华的现代建筑,看上去有点像学校,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以上就是80年代的“老贵阳”。由于当时中国摄影师主要拍摄黑白照片,这位...
老贵阳的九门四阁十四关,有的由于保护得当,遗迹可寻,尚存当年之风貌;而多数由于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流逝失去踪影,但至今还延用着过去的名字。这些名字也许只是某种符号,留给人们怀古思旧的愁绪。 云岩十街:一品泉(今龙井路)、二浪坡(在今小十字一带)、三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