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于原文的翻译观:这个时期的翻译家们普遍认为,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他们注重在翻译中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一致。文以载道的翻译观:古代中国的翻译家们往往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手段。他们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
朱生豪翻译观的核心是“两个原则”和“三个标准”,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探析他的翻译观。 一、朱生豪翻译观的两个原则 朱生豪认为,翻译要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1.忠实原意原则 这个原则强调的是翻译要忠于原意。翻译不是单纯的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要传达原文的意思和内容。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尽...
翻译涉及的第一个问题是翻译文本的选择。他曾说:“愚以为有学术性者,有永久价值者,为第一优先。”其次,翻译版本选择上,梁实秋反对转译。梁实秋曾形象地把原著比作美酒,他认为,译作无论多好,与原著相比,总仿佛是“掺了水或透了气的酒一般,味道多少变了,如果转译,气味就更大了”。此外,梁实秋坚持翻译与研究结合...
美国奈达(Eugene A Nida): “翻译的实质就是再现信息。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所译的词语能否被理解,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范,而且还在于整个译文使读者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译者在翻译时应当寻求“对等语”(equivalence),而不是“同一语”(identity)。 翻译大师朱光潜先生:“大部分文学作品虽然可翻译,译文也只能...
翻译中的文化——文化学派的翻译观 文化学派的中文翻译观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一观点认为,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关的,因此翻译不能仅仅局限于词语的转换,还应考虑到文化差异。文化学派在翻译中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背景的理解:该派别认为译者应该深入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
观 guān 〈动〉(1) (形声。从见,雚( guàn )声。本义:仔细看)(2) 同本义[observe;watch]观,谛视也。——《说文》观,视也。——《广雅·释诂一》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观于大海。——《庄子·秋水》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仰则...
“论语一”:翻译标准面面观 现代人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忠实指的是忠实于原文。译者必须准确又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及内容,不可擅自增删或变意,要绝对尊重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及个人感情,决不可凭着个人好恶去肆意歪曲,要“保存着原作的丰姿”;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语言必须合...
有鉴于此,本文拟立足杨绛译事实践与学界已有评述,尝试分析儒家中庸义理对其翻译观形成的影响。 01 杨绛主要译作及社会评价 杨绛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喜爱中国诗词,拥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功底。留学英、法的经历使她不仅精通西方语言,更对西方文学有了深入了解,这些为...
这是一种英国学者波斯盖特曾经说到的前瞻式翻译观,它有别于传统译论的后瞻式翻译观,后瞻式翻译观往往立足于源文本,在翻译中倾向于采用规范性策略。而在目的理论支配下的前瞻式翻译观,则把立足点放在目标读者和翻译任务委托者身上,特别是放在目标文本在他们所属文化中的功能上,译者必须根据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
本次讲座邀请文学翻译家、散文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林少华教授为外语学院带来了一场题为“审美忠实与‘捧金鱼’:我的翻译观,村上的翻译观”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尤海燕教授主持,外语学院师生、部分外系与外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