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志》的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道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稧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原。” 译文:我从魏晋以来到六朝的笔法,没有不临摹的。有的笔法萧散,有的枯瘦,有的道劲有力而不...
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昔人谓支遁道人爱马不韵,支曰:“贫道特爱其神骏耳:”余于米字亦然。又芾之诗文,诗...
赵构《翰墨志》是南宋前期书法理论的代表著作,凡二十四则,均为高宗退处德寿宫以后的论书语录,因多有精要之语,故受历代重视。尤其是《翰墨志》中所强调的勤学苦练、上追魏晋六朝的书学宗旨,与赵构在位时的早期书学观念相一致,共同构成了赵构的“复古”书法思想,与北宋中后期的“尚意”主流有很大的不同,有力地...
34.赵构《翰墨志》原文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赵构生于宫中历任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等职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长兄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为帝重建宋朝是为南宋 34.赵构《翰墨志》原文 赵构《翰墨志》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
《翰墨志》 半白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者:赵构(1107年一1187年),即宋高宗,1127年一1162年在位。初封康王,徽钦二宗被俘后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后南迁扬州,再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政治上始终贯彻投降路线,向金称臣纳贡,割弃淮北。 《翰墨志》云:“余每得右军或数行,或数字,手之不置。初若食口,喉间...
【志】组词 荡志 励志 大志 怀忧丧志 第一志愿 大丈夫志在四方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翰墨志】关联词 海岳名言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篇籍:《汉书.卷三○.艺文志》:「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 翰墨:翰墨指笔墨。 超轶绝尘:宋.张孝祥〈吴尉〉...
翰墨志译文《翰墨志》原文: 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玄妙,方得其妙处。至于用笔,笔妙而不知有手,用墨墨妙而不知有身,起之为挥毫,亦不得法。书之用笔,画之象形,工之至矣。超心明智以追古人之未出,是未能至焉者也。 译文: 书法是一种精妙的技艺,如果不是有深刻理解的...
然一祖八宗皆喜翰墨,特書大書,飛白分隸,加賜臣下多矣。余四十年間,每作字,因欲鼓動士類,為一代操觚之盛。以六朝居江左皆南中士夫,而書名顯著非一。豈謂今非若比,視書漠然,略不為意?果時移事異,習尚亦與之汙隆,不可力回也。 《評書》謂羊欣書如婢作夫人,舉止羞澀不堪位置。而世言米芾喜效其體,...
赵构翰墨志赵构翰墨志 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稧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法书中,唐人硬黄自可喜,若其馀,纸札俱不精,乃托名取售。然右军在时,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