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规约是指1961年在罗马签署的《国际私法规则序言》和《国际私法规则》的统称。其中,《国际私法规则序言》是一部签字国对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进行确认和约束的文件,而《国际私法规则》则是具体规定各个国家在国际私法领域中的义务和责任。以下是主要内容: 1.定义和适用范围:规约首先定义了相关的术语和概念,并规定了适...
罗马规约包括国际习惯人道法。 解释如下: 罗马规约,正式名称为《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是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的基本法律文书。该规约中确实包含了与国际习惯人道法相关的内容。国际习惯人道法是指在国际关系中,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关于人道主义行为和保护人权的原则和规则。 在罗马规约中,对于战争罪、...
罗马规约对乌克兰毫无用处 1、《罗马规约》的管辖范围仅适用于签署国。不论是美国,俄罗斯,都没有签署这一规约。简单地说,占全球一半人口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白俄罗斯,埃及,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等都没有签署这一规约。也即是说,国际刑事法庭根本没有权利对上述未签订的国家如俄罗斯做出任何裁决。2、更有趣的...
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是调查和起诉被指控犯有 种族灭绝, 战争罪,以及危害人类罪的终审法院,由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Rome Statute)于1998年成立,有123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对200…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签署国目前共有123个。这一数字代表了那些已经签署并认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国家数量,从而成为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国,承担起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与背景: 国际刑事法院(ICJ)成立于2002年,是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其设立旨在调查和起诉世界上最严重的罪行,如种族灭绝、战...
本法院为常设机构,有权就本规约所提到的、受到国际关注的最严重犯罪对个人行使其管辖权,并对国家刑事管辖权起补充作用。本法院的管辖权和运作由本规约的条款加以规定。 第二条 法院与联合国的关系 本法院应当以本规约缔约国大会批准后,由院长代表本法院缔结的协定与联合国建立关系。 第三条 法院所在地 (一) 本...
拒签《罗马规约》的原因主要是该规约对非缔约国存在明显不公。具体来说:第121条第5款的不公平性:该条款规定,接受修正案的缔约国在一年后将受其约束,而非接受者则在这一条款下受到限制。这导致非缔约国在管辖权上承担了更多义务,与第12条的规定产生了冲突,显得极为不公平。关于战争罪的第124条...
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是国际社会为应对最严重的国际罪行而设立的法院,其法律基础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Rom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该规约于1998年在意大利的罗马签署,并于2002年生效。它为国际刑事法院提供了法律基础,以便追究个人在种族灭绝、战争罪、反...
中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拒签《罗马规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对规约内容的考量 这些国家对于《罗马规约》的内容持有不同意见。规约中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程序规则等方面,可能涉及一些国家内部事务的判定,这些国家担心这可能干涉到其国家主权。此外,对于某些规定的适用性,这些国家也存在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