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绛州,古代地名。历史上直隶州一级的行政地名,自北周有这一名称,以后多有兴废,元、明、清为平阳府下辖县的散州或省一级政权直接管理的直隶州。因兴废无常,其下所属县数量及位置多有变迁,大致在今临汾盆地南部县域与运城盆地总管或知州官员驻地在今新绛县及其周边
新绛县风景区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盆地西南边缘,北靠吕梁山,南依峨嵋岭,汾、浍二河穿境而过。历史沿革 绛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战国时属魏。南北朝时,北魏置东雍州,北周明帝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 583)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古城南临汾河,...
绛州州衙是位于新绛县的4A级景区,由绛州大堂、二堂、绛州三楼、绛守居园池组成的。绛州大堂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城的新绛中学园内,是绛州州府的主体建筑。绛州三楼指钟楼、鼓楼和乐楼。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绛州大堂的东南。绛州三楼并峙,与其它地方常见钟鼓二楼相比,国内少见。绛守居园...
绛州地域辽阔,面积为3,813平方公里,下辖12个镇、8个乡和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为80万人。绛州市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绛州历史悠久,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绛州是早期华夏族人的居住地之一。秦朝时期,绛州是秦国和赵国的边境地带,而在...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绛州(新绛县),共有古建文物205处,仅县城1平方公里多的地方,完整保存的古建文物就有33处之多。钟楼、鼓楼、乐楼、绛州大堂、隋代花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6处。 绛州古代建筑,与数字“七”有些关系,隐含着多种文化元素,寓意深刻,让人不禁对古人的建构智慧与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先从“...
绛州大堂 新绛,古称绛州,是山西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晋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有“隋唐文化名城”、“北方园林城市”之称。但和学界对晋商研究的日渐深入相比,新绛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甚至没有将晋南列入研究范围之内。 事实上,绛州曾在历史上的兴衰有着种种自身历史渊源,也与晋商的兴衰有着千丝万缕...
新绛县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洲,“唐为畿内地,有大夏之墟”,曾是晋国都城之一。自北魏起设为州治,直至清末。今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鼓乐之乡。2021年因绛州鼓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再次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运城...
绛州的名字读作"jiàng zhōu",其中的"绛"字是指一种古代紫红色的颜料,由于这个地方以生产绛颜料而闻名,所以得名为绛州。 绛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它曾经是晋国和赵国的重要都城。在那个时期,绛州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发展十分繁荣。 绛州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19日晚,新绛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宏伟向百名记者推介绛州古城。“百名记者走进绛州古城”活动于6月19日至20日在千年古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举办。来自中央驻晋、中央驻陕、中央驻豫以及晋陕豫省、市、县等主流媒体记者走进新绛游古城、赏非遗、品美食,感受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此次活动由中共新绛县委、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