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鼓乐,海外亦称绛州大鼓。泛指新绛县流行的锣鼓乐、吹打乐,因新绛县昔称绛州而名。绛州鼓乐凝聚和沉淀了黄河儿女千百年的传统文化,粗犷浑厚,慷慨激越,炽烈洒脱,刚劲奔放。 它凭借了鼓板锣钹,管弦丝竹,特别是发挥了鼓的每个部位最佳音响,运用花敲干打,以丰富多变的音乐语汇,而将人...
绛州鼓乐代表作品有:《秦王点兵》(1992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决赛大奖最高分、第二届群星奖金奖)、《滚核桃》(第二届群星奖银奖)、《老鼠娶亲》(2000年第九届群星奖金奖)、《晋南花鼓》(2001年第十届群星奖金奖)、《黄河船夫》(2004年第十三届群星奖金奖榜首)、《牛斗虎》(中华民间锣鼓擂台赛、万宝路擂台...
绛州鼓乐是中国山西省绛州地区的一种乐曲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特色是鼓声浑厚雄壮,节奏明快有力,曲调热烈激昂。绛州鼓乐在民俗活动、宗教祭祀和庆典仪式中被广泛应用,是当地乡音文化的重要一环。传承至今,仍然是绛州地区乐坛的瑰宝。
绛州鼓乐是源自山西新绛县的传统民间锣鼓艺术,以花敲干打的独特演奏技法和浑厚豪放的风格闻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可追溯至先秦,发展至今既面临现代化冲击,也在不断创新中寻求传承路径。 一、历史渊源与地域特色 绛州鼓乐发源于山西省新绛县,最早萌芽于新石...
绛州鼓乐,是流行于山西省新绛县的传统音乐,又被称为绛州大鼓,泛指新绛县流行的锣鼓乐和吹打乐,因新绛县昔称绛州而得名。壹绛州鼓乐源于先秦,盛于明清。据《直隶绛州志》记载:“岁时社稷,夏冬雨季,又乡镇多香火,扮社鼓演剧”。《新绛县志》记载:“每逢赛社之期,必演剧数日,扮演各种故事,如锣鼓等等...
绛州鼓乐传承人 杨丁洪:说起我们绛州大鼓啊,咱们最早要追溯到唐朝初期,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啦。当时李世民渡黄河来到我们新绛,也就是现在的唐王堡这个地方,绛州鼓乐呢,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就有了,尤其是我们绛州鼓乐的开山之作秦王点兵。 绛州鼓乐传承人 杨丁洪:这首...
鼓在新绛一带从体鸣到膜鸣,由响器到乐器,又同其它乐器褡裆,逐步形成绛州鼓乐,历经了上万年集体传承,源远流长,历久弥新,鼎立于先秦,鼎新于唐宋,鼎盛于明清,鼎革于当今,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在网上发布的“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先秦时期是绛州鼓乐的鼎立阶段 目前国内考古发现年代最...
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 花敲鼓在绛州鼓乐中最具代表性。它所使用的乐器是多面形制不同的鼓。现有十几种敲奏技法,即击鼓边、敲鼓边、墨鼓钉、蹭鼓面、打鼓帮、抽鼓皮、磕鼓环、碰鼓架、单槌滚、双槌擂、槌相搓、槌相击、槌相打、捶相挑。这些技法构成绛州鼓乐独特的地方色彩...
08:29 《文化百科》 20120708 绛州鼓乐 08:29 《文化百科》 20120707 曾侯乙尊盘 08:29 《文化百科》 20120706 黄宾虹 08:29 《文化百科》 20120705 阿细祭火节 08:29 《文化百科》 20120704 殷墟 08:29 《文化百科》 20120703 牡丹亭 08:27 《文化百科》 20120702 司母戊鼎 08:27 《文化百科》 20120701 ...
《声音里的运城》特别节目聚焦于绛州鼓乐,展现其深厚文化底蕴。在2012年中央电视台龙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气势磅礴的鼓韵龙腾,以震撼人心的表演征服了亿万观众。由一面帅鼓、八面将鼓、五面小鼓以及四十六面足鼓精心组成的鼓阵,在几声雄壮的帅鼓宣导后,鼓乐齐鸣,奏出悦耳动听的民间乐曲,充分展现了龙年春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