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经方指的是经方医学,狭义经方指的是经方方剂。 广义经方是指经方医学体系,是一个包括经方辩证法度和方药的医学体系,不单纯是某一首经方方子,也就是说经方医学是指中医学里偏重临床及实证,实效的一个医学流派。 狭义经方指的是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方剂,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 1.自汗...
临床应用: 1、本方主治辩证要点“痞”“满”“燥”“实”及脉实等。 2、本方去芒硝叫小承气汤。主治与大承气汤略同,但证情较轻,便虽硬,秘结尚不如大承气汤之坚实。 3、本方去枳、朴、加甘草,叫调胃承气汤。治阳明证,口渴便秘,腹痛拒按,大便坚结、苔黄燥、脉滑数者。 ...
经方是历来中医入门的捷径。经方组成简单,但非常严谨,一般不可乱加乱减,否则效果就出不来;甚至其中药量的比例,也不能乱。有个比喻,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必难成大医。人们都说,中医活,其实,经方很死,“有是证用是方”,一对一,这就是经...
其实经方不单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更因其具有仲景所确定的独特的临床应用准则,离开了仲景所确定的规范用方已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方。所以临床应用经方必须遵循经方特定的临证思维方式。 仲景何以被称为医圣? 中国文化常用神圣工巧来区分不同的层次境界,在不同领域都有圣人的称谓。何以在医学领域唯有仲景被...
一、经方的应用 1. 排脓散 组成:枳实 芍药 桔梗 用法: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
说经方和医经家没有关系,我说大错特错,我们就拿事实来说话。张仲景有一个泽泻汤,在《内经》里有一个泽泻饮,一个叫汤,一个叫饮,这个饮又加了麋衔五分。我在百度里面搜了一下,麋衔解释成了鹿衔,大错特错。鹿和麋是两类,鹿是属阳性的,麋是属阴性的,按照阴阳来分的话。半夏秫米汤,大家知道吧...
在网络上搜一下“经方”,可以出来很多词条;到书店里面去,经方的书是最畅销的;如果办学术讲座,有经方专家来讲,往往会座无虚席。所以经方已经红起来了,而且在国际上也越来越热。我这次刚刚从加拿大、美国回来,分别在多伦多和圣何塞都见过我们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的分院,在国外已经开始培养以经方为主要研究...
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上药因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
所以我还不能完全按照发给大家的讲义来讲,我抽取了经方运用经验其中的二十多条跟大家分享。首先讲第1条,大柴胡汤证。 一、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来,希望大家记住。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多,像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