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形下免疫系统会对聚集在淋巴结或脾脏的外来抗原产生反应,促发具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杀性T细胞(CD8+ Tcell增生)。而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可以传导抑制性的信号,减低淋巴结CD8+ T细胞的增生, 而且PD-1还可以借由调节Bcl-2基因,控制淋巴结中抗原特异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位于活化的T细胞膜表面。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是存在于正常体细胞和多种癌细胞膜表面的蛋白。PD-1和PD-L1可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诱导T细胞的凋亡,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抗PD-1、PD-L1的抗体可用于某些癌症的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存在于T细胞表面。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能与PD-1特异性结合,诱导T细胞瓦解死亡,抑制
F 5.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 PD_1, PD-L2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肿瘤微环境会诱导浸润的T细胞高表达PD-1分子,肿瘤细胞会高表达PD-1的配体PD-L1和PD-L2,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1通路持续激活,抑制T细胞增殖和活化,无法杀伤肿瘤细胞。下列...
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基因于1992年由日本科学家Honjo在小鼠中分离、鉴定,在经历细胞死亡的T细胞杂交瘤中发现,因此得名。PD-1与CTLA-4、CD28和KIRs的结构具有相似性,人们因此猜测PD-1的配体可能是B7或MHC I家族成员。在2000年和2001年,Honjo和Freeman先后发现了PD-1与PD-L1(CD274;B7-H1)和PD-L2(CD273...
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 (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
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
T细胞表面存在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正常组织细胞表面存在PD-I的配体—PD-L1分子,该分子与PD-1结合后,T细胞的活性被适当抑制,而癌细胞可通过表达PD-L1而表现出“免疫逃逸"(图甲)。“肿瘤免疫疗法"尝试通过使用PD-1/PD-L1抑制剂,实现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的目的(图乙)。下列关于“肿瘤免疫疗法"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