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教育政策被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它确实达到了纳粹政府的教育目标。它为纳粹主义提供了一个有组织和有目的的渠道,确保了德国年轻一代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纳粹的意识形态。它也让德国人民变得越来越排外和种族主义,支持纳粹政府的政治和军事行动。然而,纳粹教育对德国的未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它削弱了德国年轻一代...
1933年纳粹取得政权,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纳粹政治意识形态控制,这种全方位(total)的统治也就是极权(totalitarianism),德国成为一个纳粹的党国。党国政治要求党化教育,党化教育是极权政治的支柱。希特勒的教育部长鲁斯特(Bernhard Rust)宣称,取得政权绝不是纳粹的唯一任务,取得政权只不过是一个更重要的事业的...
城堡內气氛神秘,纪律严明,训练严格,目的是为纳粹党高级领导层培养坚韧、残忍、专制和对上绝对服从的后继人。学生被称为“容克”,由纳粹党高级机关直接挑选,大多是前两类学校的优秀生,在“国家劳动服役队”从事两年半体力劳动,再从事四年党务工作,一般在25岁左右入学。学制6年。纳粹政权还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以外...
黑色教育 在纳粹之前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学校已经开始用民主的方式教学。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1767-1835)认为,人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国家的义务就是保障个体的自由。因此洪堡主张国家必须保证教育的自由和独立性,限制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干预,这样才能培养出好的国民,提升国民整体的素质。在魏玛共和国(1919-1933...
一位德国心理学家曾经在一部影片中分析纳粹的教育制度。他说对于孩子,纳粹运用了“黑色教育”,即灌输所谓的“刚强的意志力”。从孩子出生起就对孩子的哭闹和乞求不做出让步,让孩子从小习惯战胜感情、眼泪、同情和软弱。这样造成的结果之一就是顺从。因为他们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知道,只有顺从才不会受到惩罚。这种教育方...
从军官的孩子到普通人家的青少年,所有人都被纳入了这个“英雄教育”的大熔炉中。这哪里是在教书育人,简直就是在制造战争机器的零件。纳粹军官家庭的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里。在他们的餐桌上,谈论的不是今天吃什么,而是如何征服下一个国家。想想看,这些孩子们的“童年玩具”是什么?不是玩具...
纳粹的“人肉工具”在阿道夫·希特勒看来,他想用来教育德国青年,以便他们为他心中的打算服务的,不是他自己早年就退学的公立学校,而是希特勒青年团(Hitler-jugend,简称HJ)的各种组织。▲1933年,柏林的一次集会上,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向希特勒致敬 从6岁到18岁(开始被征参加劳动服役队和军队以前)的青少年,不论...
纳粹德国的意识形态操控与教育体系探究在纳粹德国,意识形态的操控与教育体系的构建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政治风貌。通过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揭示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与影响。李敬泽在重读《第三帝国的兴亡》后,感慨道:“书中揭示的全球挑战、人类的愚昧与疯狂,至今仍令人警醒。”自1931年希特勒担任总理起,他...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成为执政党,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德国高等教育迅速衰落。大学处于严格的政治集权控制之下,数百名教授在种族政策的迫害下被迫沦落异域他乡,一些具有民主倾向的大学教师被解雇甚至被当局关押,昔日学术自由的风气也荡然无存。大学师生人数锐减,同时,大学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