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以自身利益至上的。但关羽是汉末为数不多的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人(这也是关羽后来封神的主要原因),他的行事基本逻辑是理想逻辑。关羽和糜芳、傅士仁之间其实存在清与浊、雅与俗等天然的属性矛盾。
关羽呢,出于好多内部团结还有政治方面的考量,就没把糜芳咋样。关羽可是一门心思扑在大哥的革命大事上的实在人,所以打心眼里有点瞧不上糜芳和傅士仁,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儿。要是没有襄樊之战啊,关羽和这俩人可能就一直这么表面和气、心里膈应地相处下去了。可襄樊之战一打起来,军资就得清点,这一清点,糜芳...
事实上,糜芳和傅士仁的叛变行为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根据《三国志关羽传》的记载,糜芳和傅士仁之所以叛变,是因为他们觉得关羽对他们不够尊重和看重。他们在关羽那里总是感到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赏识。加上关羽北伐时,他们总是不能足数足量地提供军资,关羽便发火了。这让糜芳和傅士仁十分害怕,内心...
综上,我认为,糜芳、傅士仁投降,直接导致了关羽没了退路,兵败被俘,是不可接受的反叛行为。而且两人都跟随刘备多年,都是元从,实在不应该投降,被做成石像跪在诸葛双忠祠前,情有可原。而郝普第一次是被骗以为孤城无援,投降算是情有可原;第二次投降则是大势已去,所以郝普被算入蜀汉三叛,与糜芳、傅士...
麋芳和傅士仁不止一次受到来自关羽的死亡威胁。第一次是两人因为喝酒误点了大帐。关羽真的想杀了两个人,但是想到战前杀将不祥,所以就没有杀他们。但是这个举动把两人都吓得不轻。要知道,关羽是假节钺,战时可以杀任何人。二人之中尤其是傅士仁越想越怕,于是在吕蒙白衣渡江时,通过虞翻投靠了东吴。傅士仁...
一、糜芳比傅士仁名气大 糜芳虽然没有被单独列传,但是在他的哥哥糜竺的传后,却附有对他的记载,他的出身,与刘备的关系,背叛的原因,降吴后的经历,以及最终的结局,都有交待。而傅士仁这个名字本身,都没有出现在《三国志》中,史料中仅称其为“将军士仁”,“傅士仁”的称呼仅出现在演义中。两相对比...
与关羽有嫌隙的傅士仁没有怎么抵抗,开城投降。这时,即使麋芳坚守江陵,也很难守得住。因为傅士仁熟悉荆州的情况,知道麋芳镇守的江陵兵力部署及虚实,很容易攻打下来的。因此,麋芳看到傅士仁投降后,自我感觉已经没有回天之力,再想到平时关羽没有将他这个刘备的“小舅子”放在眼里,一气之下,也就开城门,...
在诸葛双忠祠庙前,有三座石跪像,被称为“蜀汉三叛”,他们分别是糜芳、傅士仁、郝普。我认为其中有一个人,不至于被做成石像跪在哪里,与其他二人同列。 先分别了解下他们三个人,看看他们为啥被做成石像,跪在…
傅士仁是关羽的部将,他驻屯公安,大概率是关羽的安排。糜芳不是关羽部将。他担任的南郡太守也不是一般的职务。必须要由刘备亲自安排。为啥说南郡太守必须要由刘备亲自安排呢?因为南郡是刘备在荆州的大本营。南郡太守的重要性,相当于益州的蜀郡太守。想想看,刘备占据益州后,蜀郡太守是谁?是法正。再想想看,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