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上讲,类药性就是指和已知药物的相似性。但是由于药物作用机制和性质的多样性,很难简单的定义“类药性”,对类药性的评估自然也就有很多不同的途径。类药性的评估:1、避免已知的危险2、模仿已知药物3、直接性质预测 ①利平斯基规则(Rule-of-five)为了具有较好的生物吸收率,药物分子必须能够穿透生物细胞膜...
Lipinski五规则(rule-of-five)是基于经验对化合物进行类药性评价的经典方法之一,也是CADD基于类药性原理进行药物分子筛选或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一。Lipinski五规则认为具有以下条件的化合物可能具有较好的吸收和透膜性:(1)分子量小于500;(2)氢键给体小于或等于5;(3)氢键受体数小于10;(4)ClogP小于5或MlogP...
本期推荐的由谢恬教授主审、白仁仁教授主译的《类药性:概念、结构设计与方法》一书是一本系统概述药物类药性及其应用的药学专著。 本书以最少的复杂数学理论来介绍类药性的相关知识,内容通俗易懂,并重点关注类药性的实际应用。 书中还讨论了类药...
类药性5规则,也被称为Lipinski规则,是由Christopher A. Lipinski在1997年提出的用于筛选类药分子的基本法则。这些规则具体如下: 分子量小于500; 氢键给体数目小于5; 氢键受体数目小于10; 脂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logP)小于5; 可旋转键的数量不超过10个。 这些规则是基于口服药物总结出的经验型规律,可以作为小分子药...
类药性 类药性及其评价方法和应用 候选药开发失败原因 失败原因 比例(%)药动学性质不良39 临床疗效差 30 副作用大 10 毒性大 11 商业原因 5 药效和药代的关系 排泄代谢 分布吸收 选择性强度 研发中药物 解决方法 在研发早期对ADME/T进行评价 传统模式 及时淘汰及早淘汰 理想模式 发现、临床前一期二期三期...
所谓类药性,表示的是一个理想药物应基本具有的特性,是成为药物所表现出来的理化性质(如相对分子质量、脂水分配系数等)以及结构特征(如环结构、可旋转键数目等)的综合反映。类药化合物所表现出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必须与体内药动学参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可以看做是...
RDKit | 定量评估类药性(QED) QED(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drug-likeness)是一种将药物相似性量化为介于0和1之间的数值的方法。 药物相似性 如Lippinsky规则所示,获批药物的理化参数表明,这些化合物分布在狭窄的范围内。进入该化学空间的化合物称为“类药物 (drug-like)”。
类药性指化合物与已知药物的相似性。具有类药性的化合物并不是药物,但是具有成为药物的可能,这一类化合物称为类药性分子或药物类似物分子。类药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药物研发中,类药性研究基于先导化合物之上,可以说类药性分子是高质量的先导化合物。类药性的研究意义类药性往往是依据药物的要求,...
类药性是指理想药物应具有的基本特性,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这些特性应与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类药化合物必须符合这些特性,这可以被视为针对新药或前导化合物最基本的要求。 判别类药性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基于理化性质、基于特定结构片段和基于判别分析模型。药物分子在化学空间中的分布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