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代碑学巨擘邓石如篆书《心经》,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之典型。二、晚清书法大家吴昌硕篆书《心经》,用笔刚柔兼施、遒润峻险,功力炉火纯青、人书俱老。三、西泠印社创始人王福庵篆书《心经》,风格典雅蕴藉,秀丽飘逸。所作铁线篆,开宗立派,成就之高。四、文征明长子文彭篆书...
邓石如的篆书笔法以“以隶入篆”为核心创新。传统小篆强调中锋用笔、线条匀净,而邓氏则借鉴隶书的波磔与方折,在起笔时逆锋蓄势,行笔中通过提按形成粗细变化,收笔处或驻锋回护,或顺势出锋,赋予线条“棉裹铁”的质感——外显柔韧,内含骨力。在《心经》中,这种笔法尤为显著。线条的节奏变化打破了篆书惯有...
吴昌硕篆书《心经》十二条屏,笔法老辣,古朴生动 吴昌硕的篆书《心经》十二条屏创作于1917年,即丁巳年,当时吴昌硕已经74岁,人书俱老,功力炉火纯青。作品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作品整体布局匀称,每屏高132.5厘米,宽30.2厘米,每字约在10厘米见方左右,全篇268字,除开篇标题与末行2字之外,其余各列皆有...
吴昌硕(1844-1927)诗、书、画、印“四绝”成就,为传统文人艺术向现代转型的关键人物。其74岁所作篆书《心经》十二条屏(1917年,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是个人艺术生涯的集大成之作。1917年的吴昌硕,经历甲午战败、辛亥革命等历史剧变。古稀之年选择书写《心经》,是对佛理“空观”的体悟。这种选择合中国文...
冯宝麟铁线篆书心经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二百六十字,为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阐述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本性为空的佛教义理,而归于“无所得”(不可得),认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盘,证得菩提果。该...
最后有一段跋语:“曾见完白翁曾篆《心经》八桢,用笔刚柔兼施,虚实并到。服膺久之,兹参猎碣笔意成此。自视尚无恶态。丁巳暮春。”可知吴昌硕写这件作品乃有感而发,不敢说超越前贤,但内心与古人争一地位的雄心还是有的,老骥伏枥,壮志凌云。吴昌硕篆书宗法石鼓,历...
邓石如60岁之后篆书《心经》,笔法刚劲有力,线条流畅圆润 邓石如篆书《心经》系邓石如于嘉庆元年(1796)以后所书,具体创作时间可能在嘉庆元年之后至其去世前(1805年)。这一时期,邓石如的书法艺术已臻化境,篆书作品尤为出色。邓石如的篆书《心经》是书法艺术的瑰宝,展现了篆书古朴典雅、线条圆润的特点,将篆书的韵味...
在书法风格上,吴昌硕主要借鉴篆书的特点,加以隶书的笔法。他的字形以纵势为主,这使得他的字形显得更加细长,其笔法浑厚、饱满,充分展示了篆书的风采。他将篆书与隶书的笔法、字形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且自成一格的风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吴昌硕的《心经》作品,感受他的书法艺术魅力。
超清吴昌硕篆书《心经》,古朴劲健,值得收藏! 《心经》十二条屏是吴昌硕晚年的扛鼎之作,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每屏高132.5厘米,宽30.2厘米。大致推算一下,每字约在10厘米见方左右。全篇268字,除开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标题与末行2字之外,其余各列皆有12字,每一屏下半段右侧皆钤《道在瓦甓》印章。
心经逐句解 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 罗马:Prajñāpāramitāhṛdaya 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鸠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意译:空识慧要经 梵文:आर्यावलोकितेश… 无神论信徒 一些十个字左右的可爱小短句(一) Boku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