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图》是清代画家郑夑六十二岁时所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通过画竹,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生活态度。画作内容 款识: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固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
《竹石图》是元代管道升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细竹两竿,配以瘦石一握,娉婷婉约,画的不是坚韧挺立的竹,而是娟秀的竹,仍颇有闺合的笔墨趣味。画作内容 土坡上立一奇石,左边是一高一低,一浓一淡两竿修竹,右下是一丛竹叶。竹叶上挺,谓之“晴竹”,画时下笔须略带逆势藏锋,然后以中锋重按掠去,至叶尖...
墨写修竹两竿,高低相参,著叶无多,旁有一拳石相衬,全局清雅可人。画成于至正七年(1347),时年六十八。 吴镇存世之作几为墨画,晚年墨竹作品尤为多,由于作品上留有大量的题语,显露出个人绘画思想乃至一生学养,其中又以《竹谱册》为著。元代由于大环境的改变,文人好写「三友图」,以松竹梅表达象征意义,或寄托情怀,...
卖画时卖糊涂的好画,“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寥寥几笔,改头换面后又是一幅新画,那首咬定青山的诗也出现在多幅竹石图中,有质有量,薄利多销。郑板桥总结出画竹的三境界,一谓眼中之竹,晨起看竹,烟气光影漂浮在疏枝密叶间,竹子在春风秋雨中的变化,...
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绢本墨笔 28x105.6cm 中国美术馆藏 苏轼对画竹有自己的一番理论,他所绘墨竹仰首向上,少有竹节。米芾曾经问:“何不爱节兮?”苏氏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苏轼认为,“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而此理)非高人逸士不能辨。”他主张画家要画的是精神,而...
《竹石图》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画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作内容 该作品是清中期画家郑夑六十二岁时所创作的,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左上方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题诗后款“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桥郑燮画”,下钤“七品官耳”“丙辰进士”两印...
《竹石图》是清代画家郑板桥七十三岁时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以下是对该画作的鉴赏:一、画作内容与主题 内容描述:画作描绘了庭院中的竹石景象,瘦石壁立,新篁三枝劲拔挺秀,画面简约明快,竹清石秀。画左上方题有一首诗,表达了作者不为官、两袖清风的高洁情操,以及以竹为伴、以...
罗牧山水画拍卖价格与欣赏图1:深山幽居 立轴 设色纸本,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HKD 300,000-50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3,360,168元, 拍卖专场: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 保利香港2021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21-10-06, 尺寸:211×110.5cm。 图2:山居图 立轴 水墨绢本,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1,200,000-1,80...
《竹石图》是元代画家李士行的一幅传世佳作。以下是关于这幅画作的详细介绍:作者背景:身份:李士行,字遵道,是元代著名画家李衎之子,曾任黄岩知州。画风:承袭家学,专精于竹画与山水创作,作品充满了家传的精髓与创新的神韵。画作特点:画面内容:怪石嶙峋,三竿竹子挺立如战士,竹叶疏密有致,透出...
竹石象征文人高洁的品格与坚韧的意志。竹子凌霜傲雪,石块岿然不动,二者相映成趣,暗喻画家超然物外、孤高自守的精神境界。 画面清幽静谧,笔墨简淡,透露出浓厚的禅意与隐逸气息,体现了元代文人画家对自然与内心的双重观照。 吴镇的《竹石图》以笔墨传神,意境深远,成为文人画中“以物喻志”的经典之作。其笔墨技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