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科场案为清朝咸丰八年至九年发生的一场科举舞弊案,因考试当年是戊午年而得名。御史孟傅金奏报“戍午本科顺天乡试中试举人平龄殊墨不符”,要求对其复试。咸丰帝接奏后,降旨令载垣、端华、全庆查勘,并将涉及此案的官员柏俊革职、朱凤标、程庭桂解任。经载垣等查,平龄系厢白旗包衣,同考官编修邹应龄以其卷面...
但是,“戊午科场案”发生后,科考相关人员莫不风声鹤唳、如履薄冰,京师场弊数十年诸弊净绝。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说,自戊午案之后的三十余年,科场肃清,极少有再敢明目张胆地递送条子、贿赂考官,时人皆赞叹肃顺主张的“乱世用重典”扭转了科场的不良风气。官书中也记载,“自道光中叶以来科场弊窦日滋。...
1734年,科场舞弊案令雍正震怒,提笔修改了刑部的判决,人犯被执行腰斩后,用手指沾着自己的血,写下7个“惨”字才断了气!这位被执行腰斩的官员叫俞鸿图,也是清朝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俞鸿图是浙江海盐人,虽然有生之年官职不高,却以清正廉明、刚直不阿而闻名。雍正继位之初,仍旧饱受“九子夺嫡”余波的困...
那么身为一品大员的柏葰为何独独被斩杀呢,这还得说一说晚清的第一大案——戊午科场案。戊午科场案 戊午科场案发生的背景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西方帝国主义一直对华夏大地虎视眈眈,企图占领土地掠夺财富。在1840年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此后又在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
辛卯科场案指的是康熙五十年发生在江南乡试的科场案。这年江南乡试,九月发榜,中举者除苏州十三人外,其余多为扬州盐商子弟。其中句容县王曰俞所荐之吴泌、山阳县知县所荐之程光奎皆文理不通,于是舆论大哗。苏州生员千余人集会玄妙观,推廪生丁尔戬为首,将财神像抬入府学,愤怒的考生还在贡院的大门上贴出一副...
亦有学者认为,科场案是清初打击汉族士绅的手段之一。受丁酉科场一案的牵连,吴兆骞、方拱乾等文人被流放到东北宁古塔,处境凄苦。吴汉槎给顾贞观的信中写道:“塞外苦寒,四时冰雪。呜镝呼风,哀前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顾贞观...
咸丰年间著名的戊午科场案就在晚清官场和科场引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一个堂堂的一品大员却因为“区区16两银子”,就被咸丰下令斩立决。不得不说这在当时是无数人没有想到的,很多人因此评论说,为了区区16两银子就丢了性命,丢了一世英名,这是不是太冤了啊!公元1858年9月,清朝历史上三大科举舞弊案的...
在曹寅和李煦的汇报中,这次的科场考试风波案原因被坐实了:绝对存在舞弊行为。 到了这个时候,轮到康熙拍案而起了: 朕勤政爱民五十年,还从来没有见过胆子这样大的奸臣贼子!给他们这么搞,我大清的江山岂不是要完?! 很快,康熙就钦点武英殿大学士张鹏翮作为钦...
经过一轮政治洗牌,御史任兆坚等开始借政治风向帮柏葰等涉案官员洗白。恰好,慈禧也想利用戊午科场案彻底清洗敌对势力。瞌睡送来了枕头,于是慈禧令礼部和刑部复查此案。但无论如何审查,柏葰“听受嘱托”的舞弊罪行是铁板钉钉的。重审人员最后还是挑出了载垣等专案组成员的毛病,认为本案“核其情节,尚不至此”,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