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连续学说(continuity of germ plasma)认为, 种质细胞是连续的,世代相传的,并始终与体质细胞分离;体质细胞是不连续的,每一代的体质细胞都是由前一代的种质细胞衍生而来。魏斯曼试图用种质连续学说对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但依然存在争议。理论概述 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August Weismann,1834年...
种质学说名词解释 1.种质:指某一物种的基因组成,包括所有的遗传信息。 2.花粉:植物生殖器官之一,产生精细胞,传递给雌蕊,完成授粉。 3.授粉:指花粉经过风、昆虫等介质传递到花柱上的过程,从而使花柱受精。 4.杂交:指不同品种或不同物种之间通过人工或自然手段进行交配,产生混种后代的过程。 5.混合种:指两个或...
种质学说由魏斯曼提出,其核心观点是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种质中。种质,即遗子,这些微小的颗粒状、棒状或带状物质位于细胞核内,它们构成了整个染色体,即遗子团。遗子被认为是生命发育的基础,掌控着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过程。遗子进一步被划分为定子,这是生物体发育和组织分化的基本单位。每个定子...
魏斯曼提出的遗传学说被称为种质学说(germ plasm theory)。在生物体内,种质是一种关键因子,它参与遗传与生殖过程,主要储存在生殖细胞中。种质的连续性,即它通过个体发生与受精过程传递给后代,是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在发育过程中,除生殖细胞外,其他细胞都是由生殖细胞衍生而来,这部分不包含种质的机体...
种质学说在生物科学史上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尽管它基于当时的科学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瑕疵。该学说将生物体分为种质和体质,错误地将种质与生殖细胞的概念混淆,并将种质选择视为器官变化的假设,这些都是其理论上的不足。然而,种质学说在推动生物科学,尤其是遗传学的进步上,其影响力不容忽视。尽管...
遗子团内部包含一系列粒状物质,被称为定子。进一步细分,定子又可以分解为更小的单位——生源子,它们被认为是生命的最基本单元。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每个定子逐步分布到特定的细胞中,每个细胞仅含一个定子。生源子具有穿越核膜进入细胞质的能力,激活定子,从而决定了细胞的分化命运。尤其重要的是,种质...
即体质)已经分化开来。尽管魏斯曼认可达尔文的选择理论,但他拒绝达尔文关于泛生说的遗传和变异解释,以及拉马克关于后天获得性状遗传的观点。他通过剪断小鼠尾巴的实验,观察到后代仍长出正常长度的尾巴,这表明体质细胞的变异不会影响种质,后天习得的性状无法遗传,只有种质细胞的连续性才是遗传的关键。
魏斯曼的种质理论在其时代得到了德国动物学家Th.博韦里的关键验证,尤其通过他对马副蛔虫受精卵的研究,为种质论提供了坚实的实证支持。这一理论的提出,直接推动了人们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深入探索,进而发现了染色体、基因以及DNA等生物学基本概念。因此,魏斯曼在遗传学领域确实留下了显著的印记和贡献。在...
规范用词种质学说 英文翻译germ plasm theory 名词定义由魏斯曼(A. Weismann)于1883年提出的学说。认为生物体由种质和体质组成,遗传必须通过种质,而获得性状不能遗传,体质是由种质分化而来。 中文又称魏斯曼学说(Weismanism)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总论 名词审定细胞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