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连续学说(continuity of germ plasma)认为, 种质细胞是连续的,世代相传的,并始终与体质细胞分离;体质细胞是不连续的,每一代的体质细胞都是由前一代的种质细胞衍生而来。魏斯曼试图用种质连续学说对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但依然存在争议。理论概述 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August Weismann,1834年...
**种质学说**是一个生物学领域的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以下是对该名词的详细解释: ### 一、定义 种质学说(Germ Plasm Theory)是一种早期的遗传学理论,它认为在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种质”(Germ Plasm),这种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负责将遗传特性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 二...
魏斯曼提出的遗传学说被称为种质学说(germ plasm theory)。在生物体内,种质是一种关键因子,它参与遗传与生殖过程,主要储存在生殖细胞中。种质的连续性,即它通过个体发生与受精过程传递给后代,是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在发育过程中,除生殖细胞外,其他细胞都是由生殖细胞衍生而来,这部分不包含种质的机体...
种质学说由魏斯曼提出,其核心观点是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种质中。种质,即遗子,这些微小的颗粒状、棒状或带状物质位于细胞核内,它们构成了整个染色体,即遗子团。遗子被认为是生命发育的基础,掌控着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过程。遗子进一步被划分为定子,这是生物体发育和组织分化的基本单位。每个定子...
魏斯曼的种质学说 魏斯曼的种质学说主张生物体由质上根本相异的两部分——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论主张生物体中的遗传物质,即种质,是决定后代性状和特征的根本因素。而体质则是受环境影响而获得的变异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魏斯曼认为种质包含生物体的一切遗传物质,并可分成许多小的单位——定子。他设想一个卵细胞...
种质学说名词解释 1.种质:指某一物种的基因组成,包括所有的遗传信息。 2.花粉:植物生殖器官之一,产生精细胞,传递给雌蕊,完成授粉。 3.授粉:指花粉经过风、昆虫等介质传递到花柱上的过程,从而使花柱受精。 4.杂交:指不同品种或不同物种之间通过人工或自然手段进行交配,产生混种后代的过程。 5.混合种:指两个或...
规范用词种质学说 英文翻译germ plasm theory 名词定义由魏斯曼(A. Weismann)于1883年提出的学说。认为生物体由种质和体质组成,遗传必须通过种质,而获得性状不能遗传,体质是由种质分化而来。 中文又称魏斯曼学说(Weismanism)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总论 名词审定细胞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
种质学说在生物科学史上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尽管它基于当时的科学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瑕疵。该学说将生物体分为种质和体质,错误地将种质与生殖细胞的概念混淆,并将种质选择视为器官变化的假设,这些都是其理论上的不足。然而,种质学说在推动生物科学,尤其是遗传学的进步上,其影响力不容忽视。尽管...
种质可以发育为新个体的体质,但有一部分仍保持原来的状态作为后代发育的基础,体质可以通过生长和发育而形成为新个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但它不能产生种质。体质受环境影响而获得的变异性状也不能遗传给后代。体质随个体死亡而消失;只有种质才能世代传递,连续不绝。所以这一学说又称为种质连续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