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悲秋》卢殷 翻译、赏析和诗意《悲秋》是一首唐代诗人卢殷创作的诗词,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与伤感。 秋天,天空高远,雁群飞过,而秋天的色彩也由此变得更加远离人们。疏落的树上,蝉鸣声沉闷而寂寥,白露的降临也增添了一丝寒意。阶下的兰花虽然已...
“秋空雁度青天远”:描述了秋天高远的天空中,雁群飞过的景象,它们越飞越远,逐渐消失在青天的尽头。 “疏树蝉嘶白露寒”:描绘了疏落的树木间,蝉鸣声此起彼伏,而白露的降临给这秋日增添了几分寒意。 深层含义: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哀愁。雁群的远去象征着离别与思念,而蝉鸣...
小提示:"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青天:(名)①蓝色的天空。②比喻清官:~大老爷。 小提示:"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青天蝉嘶 全诗 ...
“秋空雁度青天远”出自唐代卢殷的《悲秋》。“秋空雁度青天远”全诗 《悲秋》唐代 卢殷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悲秋》卢殷 翻译、赏析和诗意 《悲秋》是一首唐代诗人卢殷创作的诗词,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与伤感。秋天,天空高远,雁群飞过,而秋天的...
提到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详细的描述,“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对应“金”,当凝结在草木表面的露珠经过清晨阳光的照射后,看上去就像晶莹透亮、洁白无暇的精灵,故而取“白”字来形容秋露,这也...
由于气温快速下降,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之说。民间有“收清露”的习俗,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之说。古人将白露节气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此节候鸟开始迁徙南飞,或者开始储备食物准备过冬。白露意味着天气已...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唐代诗人卢殷所写的《悲秋》将白露节气里的大自然描写得十分生动。秋季晴空里的大雁越飞越远,几声蝉鸣从树上传来,仿佛是在感叹白露时节里寒冷的天气,台阶下几株凋零的#兰花#好似还有一丝气息,手中用来驱赶热风的扇子也渐渐没有了用处。但...
白露秋景图在杜甫笔下形象生动,“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白露还是杜甫心中的家国之情,“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出自唐诗人卢殷的《悲秋》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白露是秋季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云:“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因此称之为白露。白露过后,冷空气分批南下,开始降温,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出行注意增添衣物。 ◆白露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