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秋”字的写法(见图1),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秋”字差别很大,上面一个带有触须的昆虫形象,下面好像是个“火”。那秋天和昆虫、火有什么联系呢? 《诗经· 七月》: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
有的甲骨文加“火”而写成会义字: (蟋蟀) (火,借代灶台),表示天气转凉之后,喜欢藏身于散发热气的灶台缝隙的蟋蟀。金文 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蟋蟀躯干部分,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触须 写成“禾”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目” 写成“口”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火” 。籀...
秋秌、穐 qiū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2) 同本义 [harvest;mature]秋,禾谷熟也。——《说文》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秋者,少阴...
“秋”在甲骨文里,可谓是自带音效:见其形,仿佛闻其声。长须长足,状如蟋蟀,有时立于火上,这便是甲骨文的“秋”字。秋从火。蟋蟀靠近火,也就表示秋天来了。蟋蟀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古人通过观察蟋蟀的活动变化,来确定季节的流转。也有说法称,甲骨文中的“秋”,看起来像蝗虫。蝗虫和蟋蟀一样...
▲“秋”。表示蟋蟀从山上来。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字形从秋虫,从“山”,以秋虫由山中入室,表示秋凉,又以秋凉表示秋天。” 第二种写法:“蟋蟀”+“火” 甲骨文:合集33166 这种写法,一说是以火驱除虫害。 二、“秋”字的金文 金文:秋 ...
甲骨文中的秋字(见下图1),像一只蟋蟀,生动形象,造型逼真。在中国北方地区,蟋蟀一般在八月成虫,九月份十分活跃,是秋天的代表性昆虫;而且,“秋”字读音也与蟋蟀的鸣叫之声极为相似,两者声音相似并非偶然。于是,先民们就以蟋蟀代表“秋”这个季节。《诗经·豳风·七月》有云:“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
“秋”在甲骨文里,可谓是自带音效:见其形,仿佛闻其声。 长须长足,状如蟋蟀,有时立于火上,这便是甲骨文的“秋”字。 秋从火。蟋蟀靠近火,也就表示秋天来了。蟋蟀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古人通过观察蟋蟀的活动变化,来确定季节的流转。 ...
甲骨文里的秋字,是什么样子的? “秋”在甲骨文里,可谓是自带音效:见其形,仿佛闻其声。 长须长足,状如蟋蟀,有时立于火上,这便是甲骨文的“秋”字。 秋从火。蟋蟀靠近火,也就表示秋天来了。蟋蟀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古人通过观察蟋蟀的活动变化,来确定季节的流转。
大连的蝉一般是在6月底开始鸣叫,到7月时达到了顶峰,到8月8号立秋之后,几乎一夜之间蝉就不叫了。蝉的叫声非常适用于节气,蝉鸣是在夏至之后出现,立秋之后消失,蝉的叫声一停秋天就到了,所以在甲骨文和金文的“秋”字写法上,秋天的秋字就是一个竖直的蝉的形象。甲骨文秋字的写法,就是一个竖直的昆虫,它有...
籀文继承了甲骨文,它把“秋”字中蟋蟀头部的触须写成“禾”,将蟋蟀的身体写作“龟”,将凹穴里蟋蟀尾部形象当作火盆,写成了“火”。到了篆文之后,“龟”最后被省去,并将籀文中“禾”“火”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有一段时间是左“火”右“禾”,后左右对调,跟今天的写法相近,而隶书一度把今天“秋”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