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明禅师经常静坐参禅,有一次进入禅境之后真的见到了文殊菩萨,希望能向他请教佛法。突然,半空中有个声音告诉他,说他没有证悟大道的天赋,但可以在长生龛前拿一点丹药,吃下去就能够延年益寿。普明禅师出禅后来到长生龛前,果然发现一颗黑色的丹药,但对禅境中的那个说法有点半信半疑。那个声音却突然又出现了,...
-, 视频播放量 5、弹幕量 0、点赞数 0、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0、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wyf19670220,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牧牛图颂·普明禅师,牧牛图颂未牧第一·普明禅师,山堂·道川禅师,送文禅者·文悦禅师,示襄禅者·慈受怀深,约客·赵师秀,慈授怀深禅师广录·
宋·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禅 - 尚雅于20230719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9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相忘第八宋·普明禅师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著者小传:普明禅师(·生卒年不详),一说为北宋禅师。住持于龙泉。 赏析:“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白...
“牧牛图”是借用牧人驯牛的经过,以牛比心,以牧人喻修行者,来表现“调伏心意”的禅观修证过程,以及“以心为主”、“明心见性”、“悟后起修”、“顿悟渐修”、“理事双融”、“渐次圆满”的修证思想。 明代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十幅图和十首诗,生动表现十个境界:1.未牧(一颗烦躁不安的心)2.初调...
独照第九宋·普明禅师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天。 著者小传:普明禅师(生卒年不详),一说为北宋禅师,住持于龙泉寺。赏析:“牛儿无处牧童闲”,客体的牛已不复存在...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释义(十) 双泯 人牛不见杳无踪 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 野花芳草白丛丛 “人牛双泯,理事不存;一真法界,法界一真。”此是大圆满,亦名大涅槃──真常、真乐、真我、真净。 三、结语 唐以前宗师相承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逊至以后,根器日劣,信心日薄,不得不出之以门...
善一如纯应九龙山、天龙山信众请,为古源海鉴禅师对灵,小参:“我九龙法叔古源和尚,数十年来,行悲切令,用老婆心,摇三寸舌,簸两片皮,横说竖说。虽是方便为人,亦未免随群逐队。幸尔今朝化缘已毕,到此难瞒。只得改声换调,弃虚抵实。将此这段大事因缘掀翻,普示诸人去也”。善一如纯《发法叔古源和尚...
现在给你们讲这一条牛了,这是禅宗渐修的心地法门,《牧牛图》是普明禅师的作品。什么是牛?鲁迅有两句诗很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他当年在上海写文章,大家指着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己低头做一个牧童。我对鲁迅觉得马马虎虎,但这两句诗蛮有意思,可以看出来吧,他满肚子怨恨之气。横眉,气得眉毛都立起来,...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给你答案 从唐到今一千多年来,以牛作喻、以牛赋诗、以牛作画、以牛喻禅者甚多。特别是宋代以来,这一主题的作品很多,从牧牛图颂,到牧牛图画,到牧牛偈颂,到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作品,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这些禅诗禅画假借牛为心的意象,用“牧牛”譬喻“修心”,用“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