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常在白云中 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 白云明月任西东 牛牧我?我牧牛?牛即我,我即牛。彼此相忘泯形迹,“云在青天水在瓶”。相契既深,心心相印,因相融而相忘矣。 (九) 独照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释义(九) 独照 牛儿无处牧童闲 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 归来犹有一重关 无人无我...
“牧牛图”是借用牧人驯牛的经过,以牛比心,以牧人喻修行者,来表现“调伏心意”的禅观修证过程,以及“以心为主”、“明心见性”、“悟后起修”、“顿悟渐修”、“理事双融”、“渐次圆满”的修证思想。 明代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十幅图和十首诗,生动表现十个境界:1.未牧(一颗烦躁不安的心)2.初调...
天指地周行目顾犯人苗稼不少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吃他水草良多三玄要四料拣五位居臣九十六圆相受尽牵制鞭策乃至拈椎竖拂行棒行喝种种机用皮毛脱落四足潜踪许大一头牛不知逃向那里去了到这里地重关已破且道向上还有事么以拂子打圆相云火里木牛耕白雪云中石马舞春风会么不会请看牧牛颂并诸方次韵语句...
禅宗很多祖师喜欢用“牧牛”譬喻“修心”,即将牧童比作人,将“牛”比作“心性”,后来许多牧牛公案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依据图卷作成偈颂, 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著作。普明禅师所作的《牧牛图颂》是禅诗中的佼佼者。因其诗“言近而旨远”、其图“...
普明寺牧牛图颂序 咄尽大地是普明一头牛何处更有佛与众生毫厘不隔本是如如若道此牛有黑有白有雄有雌有饥有饱便是一体分别成二世尊初生指天指地周行目顾犯人苗稼不少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吃他水草良多三玄要四料拣五位居臣九十六圆相受尽牵制鞭策乃至拈椎竖拂行棒行喝种种机用皮毛脱落四足潜踪许大一头...
禅门十牛图,脍炙人口,历代禅师依图唱和的偈颂甚多,其中尤以宋太白山普明禅师,和宋梁山廓庵僧远和尚所作十牛图颂最为著名。普明的牧牛图颂所绘之牛由黑变白,分成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十个阶段。 【普明牧牛图颂】 ...
7 -- 1:29 App 牧牛图颂·普明禅师 247 -- 1:27 App 牧牛图颂未牧第一·普明禅师 2 -- 1:25 App 山堂·道川禅师 14 -- 1:33 App 送文禅者·文悦禅师 156 -- 1:33 App 示襄禅者·慈受怀深 -- -- 1:31 App 约客·赵师秀 -- -- 1:25 App 慈授怀深禅师广录·慈授怀深...
诸佛垂迹祖师西来无非发明此事拈捶竖拂热棒热喝单提向上机轮普明禅师假人法重设牧牛图颂 轹居士报佛恩复兴祖师道场大禅师锦上铺花跛道人画龙点眼长安风月贯今古那个男儿不丈夫阿呵呵好大哥。 未牧 头角峥狞恣意哮溪山踏遍路迢遥牧童不把牛穿鼻难保狂心不犯苗 初调 绳头在手鼻儿穿性劣难调紧着鞭从此一番休...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释义 ~写于台南市禅学会成立(一九八二年)之前 一、序言 所谓“牧牛”,乃明心见性后之“保任”功夫。此“牛”亦即六祖之“我有一物……。”,为宗门“知有”之来源。 或问:“既已见性,斯即成佛矣,更牧牛作甚?”须知:“理虽顿悟,悟乘并销;事须渐除,因次第尽。”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