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瘤 ( neurilemoma/Schwannoma ) 源自神经髓鞘 Schwan 细胞的良性肿瘤,是周围神经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可发生于任何有神经的部位,多见于四肢屈侧较大的神经干,上肢多于下肢;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 20一50 岁)居多;90% 为单发。 肿瘤多沿神经干的一侧偏心...
神经鞘瘤源于神经鞘的雪旺细胞,故又称为雪旺细胞瘤,是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单发,包膜完整,极少发生恶变。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神经功能受损为主,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 神经鞘瘤科普 01 疾病类型 根据来自神经鞘细胞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将神经鞘瘤可分...
5. 神经鞘瘤的手术切除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功能结果,并且神经损伤的风险较低,建议进行细致的显微外科解剖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5. 建议早期进行细致的止血和解剖的显微外科切除神经鞘瘤,并且对于位于神经干的肿瘤,建议进行囊内切除。文献报道的神经鞘瘤切疼痛的比例是50%(75/150例), 叩击Tinel征阳性率55%...
神经鞘瘤可通过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B超检查、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判断。 1.CT检查:该检查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并了解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能诊断出肿瘤源自哪根神经。 2.磁共振成像检查:若检查发现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到高信号,和周围组织分界较为清晰,边缘光滑,则说明存在神经鞘瘤。
如图1所示,NF2相关型、SMARCB1相关型和LZTR1相关型的肿瘤易感综合征患者均可能罹患脊髓神经鞘瘤。因此,推荐我司脑肿瘤460基因检测项目,用于辅助临床诊断、分子分型、以及肿瘤遗传风险评估。检测结果表明,该患者携带NF2基因胚系有害变异,变异丰度为50.71%,分子分型为NF2相关型神经鞘瘤,肿瘤遗传风险高。 图2 该椎管...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神经鞘瘤患者的治疗经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右腓骨头后上方深筋膜区有一个结节,考虑神经源性肿瘤。确诊后采取肿物切除术将神经鞘瘤切除,术后拄双拐避免患肢受力,帮助恢复,目前患者手术进行顺利,出院时观察手术切口愈合良好,疼痛感无,术后两周拆线,此时患者可适度下地行走,3个月后复查磁共振无肿物...
导语:神经鞘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肿瘤,它来源于神经鞘膜-施旺氏(它的主要成分是神经鞘,而血红细胞是它的主要成分),大多数都是良性的,很难出现恶性变化,它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意一个地方。病因不明,与基因突变、长期接触辐射等因素相关。1、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神经鞘瘤的成长很慢,病人在发病初期...
上皮样恶性周围神经鞘肿瘤(EMPNST) 是MPNST的一种独特亚型,肿瘤细胞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且S-100弥漫强阳性。同时表达H3K27me3,而不表达INI1; 其发病与NF1无关,发病部位通常较为表浅,常累及四肢大神经; 肉眼观呈多结节状,界限清楚,质硬,切面棕灰色; ...
王阿姨患神经鞘瘤,因瘤体位于胸椎10/11水平椎管内,导致压迫神经,最终引发了运动障碍,可以说导致王阿姨下肢麻木、走路都成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看似距离很远的胸椎处病变——神经鞘瘤。瘤在体内多存留一天,就会对脊椎及神经压迫多一天,运动障碍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有可能导致神经压迫坏死、下肢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