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如果仅从字面意思来看,似乎是在说对普通老百姓不用讲礼节,而对士大夫则不可用刑,显然有着太过浓烈的阶级意思,让人感觉极度不公平。那么,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呢?古人又为何要这么说呢?“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成语,出自于《礼记·曲礼上》,其原文是“国君抚...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拼音是lÏ bú xià shù rén xíng bú shàng dà fū。根据郭店楚简《尊德义》篇、《新书·阶级》等古籍所载的成语变体,此成语的“上”“下”二字意为“上至”、“下及”。按照《孔子家语》等典籍所述,“刑不上大夫...
刑不以大夫为上,礼不以庶人为下意思即为刑罚不以处罚高官为高级的刑罚,而礼节不以礼待庶民而为下等。所以这句话提倡的是,不要以身份地位的高低来判定刑罚与礼节的好坏,在刑罚和礼节上人人平等。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出自西汉成书的《礼记·曲礼》。 自秦汉以来,对这句话的解释都是“庶人没...
理解了上面这两个概念,就清楚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合理性。“礼”所涉及的范畴,主要就是针对贵族阶级的行为规范。比如祭祀天地,那是国君的特权,比如分封,那是贵族的特权。比如上下车的“仪轨”,庶人连坐车的资格都没有,还“礼”个球?当然,也不是说“礼”跟庶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比如见了贵族...
说起人治,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古语:“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话出自《礼记》,其含义是:对于经过教化的士大夫、贵族,在平时就需要用礼仪多加约束,而在犯法时需保留其尊严,使用不那么鄙陋的刑罚;而对于未教化的百姓,在平时无需注意太多的礼节,而在其犯法时需要严格遵守刑罚标准。那么,这句话有什么...
所以礼不下庶人,基本义也是礼不以百姓为下,但是在具体情况下,可以解释为责备,因为是庶人,有些礼节不懂也不会,所以无需责备。我想,孔子亲自给出解释,这句话就无需再有争议了吧,甩给孔子的锅可以撤掉了吧。所以,在自己未有读懂儒学之前,不要随便给孔子背锅,大家都晓得谤佛不可,其实佛和孔子的地位一...
“礼不下庶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礼不下庶人”这句话,过去我曾这样解释:所谓的“礼制”,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标准。对于那些忙于劳作的庶民来说,他们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财力去追求这些标准,所以没必要为他们制定特别的规范。这样的解释虽然大致正确,但似乎还是不够精准,需要进一步补充。 在先秦时期,庶人是最底层的劳...
《礼记·曲礼》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士是最低一级的贵族,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士的嫡长子仍为士,而其他庶子则为庶人,从庶人以下即为贱民。 礼是调节贵族之间关系的礼仪规范,所以礼就不能下庶人;庶人也不能被礼所保护,一旦获罪,则被降为奴隶。庶人跟士一样易于分化,可以上升为贵族,也可以降为奴隶,...
夫子阐述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字面意思就是:大夫是不用刑的,平民是必用用礼仪约束的。平民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古代阶级分明,王公贵族享受特权这点从封建社会的“八议”这一宗旨便可看出,可从一个贯通古今的圣人嘴里说出这样一番话语,实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是一种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