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讲碑学。唐代陆龟蒙的《野庙碑》对“碑”的解释是:“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下葬)用木。”意思是下葬时所用的一种没有文字的竖木,此后由此逐渐衍生为刻有文字的功德碑、墓碑、祭祀碑等等。现在书法意义上广义的“碑”指的是各种形质的石刻文字,摩崖、塔铭、造像记等等都包含在其中。魏碑《张猛龙碑...
不过,在那个“帖学”已日渐式微而“碑学”正风起云涌的年代里,能将魏碑笔法进行创造性运用的人,确实才是书坛的弄潮儿。状元郎洪钧显然也十分敏锐地捕捉到书史转型时期的特殊气息,此赵之谦、李文田、路岯、沈秉炜等晚清四家为洪钧所作的楷书四屏,四位书写者身份各异却无一例外都以魏碑书法享誉当时;而从创作时间不...
康有为云:“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亦因金石之大盛也。”的确,在思想上,人们已经厌恶了日趋靡弱、薄俗的帖学,在物质上,又有大批出土的碑、志、造像作支撑,碑学兴起就十分自然了。 南京博物院拥有系统的清代碑学书法收藏,几乎囊括了所有见于清代书法史的碑学书家。本次展览从中遴选数十位碑学书家的精品力作予以展示,...
但是,对碑学书法的批判却一直连绵不断。相对而言,对于碑学发端期提出"四宁四毋"即"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催生了"丑派"书法的傅山,以及碑学先驱者“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冬心,碑学建立期的阮元、何绍基等人非议还较少,但是对于碑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包世臣及康有为,非议就特别多了!
却不知,这份书稿,在书法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他是颜真卿的行书重要墨迹,也是推动了中国书法走向新方向...
浅谈书法碑学与帖学的重要性 书法,是一门承载历史文化的艺术,它有着记载我国悠久历史的传承。从最开始的符号记载,再慢慢地形成了汉字。再到后来蒙恬发明了毛笔,把文字书写在竹木或绢帛上,就有了书法。书法作品按历史传承分为碑学和帖学,什么是碑学?如皇帝记载功绩立碑,派人在石头上刻写文字,其文字很精美。...
碑学和帖学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帖学的作者基本上都是名家,而写碑文的人虽然可能也是一个书法名家,但刻碑的工匠一般是无名之辈。所以“碑学”的兴起,就意味着把非名家的碑刻也纳入到了书法学习的对象之中,这对千百年来书法传统来说,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转变。更值得注意的是,傅山不但看重魏晋以前的碑刻,也赞赏和...
中国书法两大体系——帖学书法和碑学书法,除了书法风格上的不同之外,他们各自的创作主体也有不同。比如说帖学书法的创始人王羲之,身份自然不必说,是贵族出身,而且王羲之开创的帖学书法,其后宗者也多为士大夫群体。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明清两代馆阁体,实际上也是帖学书法脱胎换骨而来,而这一帖学书法的主要...
如果以书法作品实现的形式来说,中国书法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碑学书法,一种是帖学书法。这是非常清楚、明了的事情。 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有些书法作品并不能完全归入“帖学”或者说是“碑学”的阵营。碑学书法和帖学书法的分界线往往不会那么清楚。
此展作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书法艺术系列展之一,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馆以来首次依托馆藏策划实施的书法专题原创展览,包括郑簠《斋居感兴诗隶书》轴、金农 《隶书》轴、邓石如《篆书大幅》、伊秉绶《隶书十一言联》、何绍基《隶书八言联》以及近代吴昌硕、陈师曾等的书法,以呈现清代至民国碑学书法的发展过程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