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讲碑学。唐代陆龟蒙的《野庙碑》对“碑”的解释是:“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下葬)用木。”意思是下葬时所用的一种没有文字的竖木,此后由此逐渐衍生为刻有文字的功德碑、墓碑、祭祀碑等等。现在书法意义上广义的“碑”指的是各种形质的石刻文字,摩崖、塔铭、造像记等等都包含在其中。魏碑《张猛龙碑...
因而在清代碑学已经过去将近两个世纪的当代,理应走出碑学时代,对碑学予以瞻顾回望与反思清理。因为清代碑学带给整个书史尤其是近现代书法史以太大的冲击颠覆以及由此而来的困惑和窘境,从文化形态到审美观念,从笔法到风格,从文人化大传统到民间书法小传统,清代碑...
孙晓云擅长毛笔行草书作品,让人乍一看,似乎字形美观,外形漂亮,但真正的行家看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她在写字时,往往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喜欢去补笔,也就是说,这个字写完了,最后还要再加上一笔,只有这样做了,才感觉把这个字写完美了。下面我们先看看碑学书法和帖学书法,及它们二者的区别。碑学,也叫碑...
幸好中唐时期,颜真卿师法“草圣”张旭,继承魏晋古法,发现书法界“柔媚”过剩的问题,于是他另辟蹊径,着力钻研篆隶、碑学,取其静态的雄博之气。由此推崇“篆籀笔法”,多用于楷书创作,通过手腕发力,以中锋运笔,把绞转笔法改为平动,力道浑厚饱满,点画刚毅雄健,极具张力和古拙的天然感。结字中宫开张,四周紧凑...
浅谈书法碑学与帖学的重要性 书法,是一门承载历史文化的艺术,它有着记载我国悠久历史的传承。从最开始的符号记载,再慢慢地形成了汉字。再到后来蒙恬发明了毛笔,把文字书写在竹木或绢帛上,就有了书法。书法作品按历史传承分为碑学和帖学,什么是碑学?如皇帝记载功绩立碑,派人在石头上刻写文字,其文字很精美。...
中国书法两大体系——帖学书法和碑学书法,除了书法风格上的不同之外,他们各自的创作主体也有不同。比如说帖学书法的创始人王羲之,身份自然不必说,是贵族出身,而且王羲之开创的帖学书法,其后宗者也多为士大夫群体。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明清两代馆阁体,实际上也是帖学书法脱胎换骨而来,而这一帖学书法的主要...
碑学书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清为缓和阶级矛盾,采取笼络汉族地主,典章制度袭明朝旧制的措施。对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的强制政策,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所以复兴汉王朝的意念长期存在,对学术研究等各方面都有影响。 清维护统治对知识分子进行笼络和控制。加强文化思想上的专制,提倡程朱理学,大兴文字狱。使文人处于...
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探讨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碑学领袖康有为先生的书法艺术。康有为先生,字广厦,号长素,是一位著名的历史文化学者,同时亦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行书、草书为主,尤以行书为最,风格独特,独具匠心。他的作品作品笔力雄浑,气势磅礴,既有传统碑学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堪称...
康有为的“帖学”说的是宋、元以来的书家,形成了一种崇尚二王的风潮,向唐以来的书家墨迹法帖取法的创作风气。因为“碑学”的产生,使得清中后期的书坛呈现了“碑学”和“帖学”分而治之的现象,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启功先生的著作当中关于碑帖的讨论也占有重要的份额,他的碑帖书法观不仅仅是书法上的...